老七叔眼睛眯了起來,笑著說道:“那不沒趕上。你要是早生十幾年,我現在就趕上了。不過知足。現在就很好。哪個村,以前過年的時候,能一村子人都這樣過的喜慶的?”

    “哎,對了,老七叔,你還得多找人。您看,明年光是原有的耕地,就是好幾千畝,山林地種果樹也得學習改良,那可是上萬畝了。將來更多,咱們也要提前儲備人手。不能到時候讓地等人啊。然後,過年初六之後,您就得跟著我一起,咱們講一講新種子的事情。和以前的種法不太一樣。”吳邪說道。

    老七叔磕了下煙袋,用力點頭:“這個我懂,科學種田,那得學些。放心吧,年前這幾天,沒有下種的任務,我挨個村再去走走,爭取附近能下種的老手,都找來。湊個二十個夠了吧?不能地等人啊,隻能人等地。不然還了得。”

    到處秩序井然,忙而不亂,這得益於劉清漣這幾個月和幾個老村長,村裏的老人一起泡在一起總結的工作效率整改的好處。

    原本村裏幹活,剛開始,也是挺亂。畢竟大家都習慣了單門獨戶的幹活。驟然加入到這種集體工作中來,很不適應。

    但是華夏曾經有一段大鍋飯,集體公社的時期。現在對集體公社的分析,弊端很多,但是現代公司製度之下,集體公社工作的經驗,卻是很有用的。改良了弊端之後,把集體公社變成公司製度,那就不一樣了,立刻發揮出了巨大的效益。

    看了一圈,正好看到趙香寒,趙香寒帶著三個後勤的婦女,正在這裏挑草莓。

    隻挑個頭最大,最好看的,然後小心的放到箱子裏,有幾個女人在幫忙。

    這是要用到日常招待中的,自從上次之後,外部來人不少,各個村來取經的,鄉鎮政府來考察的,縣政府來考察的,尤其是年底了,已經接到通知,市裏一個負責農業的副市長帶隊,農業局牽頭,然後經濟,管理,農村改革等相關部門的人,要來到李家村,進行一次集中的摸底考察。

    因為李家村展現出來的巨大的發展前景和勢頭,那些人都已經看到了。這對改革現有農村狀態,解決農民收入和出口,有著巨大的參考意義。這對當地政府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改革出口。

    現在國內就業壓力,農民出路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如果能夠有所改革,得到新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城鎮化,那自然是更好的。城鎮化,其實隻是無奈之下的舉措。

    這來人了,就算人家公事公辦,不吃請,可談話的時候,總得有個水果吧?這裏草莓如今已經是名頭大大,上了桌子,沒幾盤草莓,那多丟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