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苦思四月餘,方有所得。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譬如:山中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心外。”

    張昭受到王陽明自平壤府發來的書信,頓時大喜。陽明心學一出,勢必是要和河東理學相抗衡!這會大大的減輕他在大明搞科學的壓力。

    陽明心學,如果是放在近現代的哲學語境之中,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唯心主義”學派。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其本質的區別就是要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總而言之,這兩大流派各有各的擁護者。

    現在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比曆史上的龍場悟道早了兩三年的時間。

    好啊!

    …

    …

    在張昭收到王陽明的書信時,王陽明主動自平壤城北上見王承裕。這是個官場禮節問題。

    王陽明於弘治十八年二月二十日抵達,洗浴更衣後,就前往巡撫駐地的府邸中拜見,“下官見過老大人。”

    王承裕笑著道,“不必拘禮,喝茶!伯安一戰而下平壤,平定地方豪族柳氏的叛亂。下聞名啊!我之前倒未知伯安的軍事才能如此出眾。”

    張昭表奏王陽明複起,他便是王承裕手下的官員,兩人關係處的還是比較融洽。

    王陽明謙虛兩句,匯報道:“朝鮮王國北部被分割給遼東布政司、渤海布政司。下轄的兵員,未知老大人如何分配?”

    王承裕沉吟道:“伯安想要帶兵南下漢城?”

    王陽明道:“是的。子尚來信,待我至漢城之後,他便要啟程前往釜山,準備東攻東瀛之事。預備的作戰方案是此時入朝的新軍營守後路,再調遼東金州水師,整編後的十二團營登陸作戰。渤海軍留在朝鮮王國內彈壓地方。但這點兵力不夠。”

    王承裕歎口氣道:“他啊,還是太心急。此次兼並朝鮮王國,朝廷裏就沒有多少物資和餉銀撥付下來。致使調動的火器軍兵力不足萬人。我將遼東布政司5千守備營調給你,再和子尚協商,調遼東常備軍五千,用以鎮守漢城,可夠?”

    王陽明起身道:“謝老大人。”這理所當然是要道謝的。

    王承裕就笑,“軍餉可是要你自己負責籌措的。”

    王陽明自信的道:“下官定不負朝廷重托。”他對張昭的觀點比較讚同。今後的財富來自於海上。漢城那邊有港口,光是收商稅就足以養活這些兵馬。

    手裏握有大明的軍隊,在編練輔兵、警察隊伍,這樣才好治理朝鮮王國。

    ...

    ...

    弘治十八年三月,經過多方的協調,弘治皇帝明旨下發,將於一年之後,將朝鮮王國的王室李氏並忠心的文臣、武將、豪族遷移至哇爪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