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負手而立,搖搖頭,“老林,不會的。在滅掉韃靼人之前,我們還要往南邊打。安南是一定要收回來的。屆時我會南下親自率軍南征,絕對不允許軍權落入江南縉紳手中。”

    張昭笑一笑,道:“老林,既然退讓了一步,我得給你找個幫手啊!我打算將吳臣調回京中,擔任樞密僉事,負責十二團營的整編。”

    新軍營有幾個練兵好手。吳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年新軍營去禦前試射新火銃張昭就是調的吳臣的旗。

    林文寧道:“那大寧都司那邊?”

    張昭道:“把李逍遙調過去,任大寧總兵。”

    “好。”

    …

    …

    事情談妥,張昭在第二去見了樞密副使、英國公張懋一麵,接著在下午時召開樞密院的會議,將新的分工分下去。

    之後,便給弘治皇帝上了個奏章,提請調大寧總兵吳臣回京擔任樞密僉事。

    同時,張昭還夾帶了一點私貨,奏請弘治皇帝廢除大明的路引製度、人頭稅。

    內閣對此略有爭議。

    路引製度確實可以廢除。因為,在京中、北直隸執行的警察局、戶籍、身份證製度比路引好用的多。而且,更好用。要促進人口的流動啊!

    但對於人頭稅,爭議頗多。畢竟這是一筆財政收入。但是在戶部尚書侶鍾的支持下,這一個意見也被通過。

    隻要財政沒問題就行。這是增加人口的財政調解手段。而且,這給大明的百姓“減負”,算是政績工程!

    弘治皇帝直接批複。

    在簡短的三時間內,朝中為這兩件事略起波折。而張昭業已經做好出征的準備。

    十月初一,張昭率新軍營劉二狗所部四團,並親衛營,再加上隨軍的幕僚、參謀合計兩千一百餘人,經由京師往津衛而去。

    津衛目前是北方最為繁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港口在開平(唐山)。第三大港口為金州衛(大連)。

    …

    …

    朝鮮王國,漢城。

    張昭率部出征根本瞞不過人。而這幾之內,根據都堂會議的官方通稿,京中各國的使節都已經知道大明的官方決策:問罪於朝鮮王國。

    大明的重臣們對張昭出重手整治“報業”的記者亂象頗為讚同。真拿都堂成員們議政當猴戲看呐?

    繼而,都接受張昭的意見:每次會議之後對外發布通稿。當然,這種稿件對議事的內容肯定是會有所保留的!

    這個消息,在十月初傳回到漢城中。

    距離景福宮不遠的一處奢華府邸中,數人聚攏在一起協商。前任的朝鮮王國使臣金善洪赫然在列。

    為首的老者道:“大明的張使相將至,諸位,國事艱難啊!”

    一名中年男子道:“燕山君誤國。”

    “正是。我們必須要給大明一個交代。據聞張使相頗為強硬,恐怕他有吞並我國之意。必須在他下手之前,我們拿出一個策略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