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台的大廳中,弘治皇帝高居在禦座之上,都堂成員們各自坐在椅中。

    弘治皇帝道:“子尚,你來情況。”

    這件事和幽州商行相關,情報是由錦衣衛報回來的。所以張昭是理所當然的“第一負責人”。

    張昭站起來,行禮後,麵向大明的重臣們,道:“此事的情況,諸位想必都已經知道。在下重點一緣由。

    此事的根本原因在‘通商’。這是一種高級的經濟模式對一種低級經濟模式的掠奪。”

    謝遷皺眉,這種古怪的詞語總是從張昭的嘴裏冒出來,道:“詳細點。”

    張昭道:“目前,從已知的世界諸國而言,全部都處在手工業時代。而從我們大明周邊來,除開韃靼、瓦剌的遊牧文明,全部都是農耕文明。

    而農耕文明之中,以大明的手工業體係最為發達。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們大明的產品物美價廉,同時又有各種奢侈品如絲綢、瓷器、茶葉、白酒,能夠行銷海外。

    如今朝鮮王國被我們拿到通商權,大明的商品迅速的湧入到朝鮮王國中。所以在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其迅速的淪為我們的經濟殖民地。

    大量的財富被我們所掠奪,所以這就激起了其國內豪族的不滿。所以就發生百姓被鼓動殘殺大明商人的事情。”

    觀景台中,一大半人的大明重臣都聽懵,無法完全的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

    像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還稍微好點,至少他們人在大明京師,讀書看報。至少受到熏陶。

    京師大學主辦的《經濟學》雜誌,半月刊,時常會發表一些文章出來。繼而有人閱讀之後往報紙投稿,其中也有真理報主動的宣傳。至少在京師而言,氛圍很足。

    像剛剛從固原鎮回京不久的禮部尚書秦紘完全就是懵逼狀態。以他的才智,能準確的把握到張昭的“掠奪財富”這個詞,但是經濟殖民地等等,完全不知所雲。

    李東陽沉吟的問道:“子尚,這是如何掠奪財富的?開門做生意,有賺有賠,不是很正常。通商權並非強製買賣。”

    戶部尚書侶鍾作為理財老手,他倒是聽懂了。這和大明對韃靼的互市策略是相通的。隻是李首輔問的是張昭,他也不好插話。

    都堂成員們都看過來。

    張昭解釋道:“元輔,手工業時代就意味著大部分都是製造業。這需要先期投入資金、人力、原材料等成本,隻有將成品銷售出去之後才能獲利。

    而大明的商品進入,使得原來朝鮮王國的手工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這對於種地的百姓和地主而言,沒什麽大的影響。但是對從事手工業的人,還有投資這些生意的當地豪族而言,就是毀滅性的。

    掠奪財富,本質上就是我們大明的商品銷售出去之後獲得超額的利潤。有銀子就拿到銀子,沒有銀子就可以用來購買其他商品、原材料,運回到國內製造。

    至此,就完成財富的循環、轉移。這是隱性的、自願的。和我當初提出來對韃靼的互市是一個道理。隻是主體不同。”

    這就解釋清楚了。

    不少重臣都點點頭。

    馬文升道:“所以,朝鮮目前對大明不滿的是地方上的豪族,非是其百姓。那麽,這個問題要怎麽解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