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爺飲一口酒,半帶著勸道:“二,有一個禮部尚書為此負責,還能如何?劉東山海內名臣,此次頂多損失他一些名望罷了。當然,武選司郎中可以換人。”

    著,趙師爺起身對張昭道:“大帥,此次回京,在下的建議時不要管京中的風雲,隻做以下三件事就行。第一,推動改革江南衛所,把兵權歸一。

    第二,確保兩淮鹽務公司的順利運轉,並把鹽價降下來。鹽法改革之事迫在眉睫。大帥,當和首輔老大人商量一下此事。應當能得到和解。

    第三,按照計劃,將鹽商們的家產拿來籌建海軍。此事需要大帥當麵奏明子。”

    趙師爺此時當然是怨氣盡去。他之前給張昭“傷”著了。但趙師爺此人的個性並不算特別強,張昭除開那邊文章,依舊待他如心腹,令他出麵接見沿途來拜見的新軍將領們。此事非心腹幕僚不足以擔此重任。

    至於,這不是張昭察覺到他的怨氣而做出的安排,這隻有張昭自己知道。

    而等張昭的“雄文”一出,他心底的那點怨氣也就釋然。實在是這篇文章遠超他的水平。是否拿給他和崔坤看、潤色,根本不重要。

    白話文的水平,張昭還是非常高的。

    張昭點點頭,“嗯。”心中有數。其實,他壓根就沒想過回京之後摻和其他的事。

    他才開了地圖炮,強勢的“完成”對揚州、金陵士子的懲罰,現在需要低調一點,不要再去刺激文官集團的神經。

    夜色之中,酒宴的氣氛越發的熱烈起來。回京在即啊。

    但是有一個人心緒不佳。

    …

    …

    張昭抵達通州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京師。京師裏已經在翹首以盼,等待著他回京。

    在收尾之時,各方的得失,和張昭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畢竟,他是“被動”反擊的一方。

    西苑。

    弘治皇帝近來都在西苑萬壽宮中調養,實在是紫禁城中規矩多。而在西苑之中,因為是別院,一切都要隨意些。

    “張子尚還未回京?”

    上午時分,弘治皇帝喝著參茶,和崔道士等人談論著養生之道,忽而問道。

    旁邊的蕭敬躬身道:“皇爺,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張伯爺昨夜已經抵達通州。今正午時應當來西苑麵聖。”

    弘治皇帝白胖胖的,看著有點虛,張昭不在京師這幾個月,他和張皇後在一起的次數有點多。此時就笑道:“那也未必。不定他又會先回家去。

    這樣,蕭伴伴,你派人去找子尚傳朕的口諭,叫他直接來西苑見朕。”

    蕭敬道:“是,皇爺。”

    弘治皇帝微微出神。

    此次朝廷上的風波,他以養病為借口,根本沒有露麵。有什麽奏章,基本都是“留中不發”。

    蓋因張昭很早就派人送信來,將劉大夏彈劾他的幾大罪狀都做了坦誠的解釋。

    抄鹽商的家是有的。這錢會走國泰商行的帳,最終拿去建設水軍。

    和魏國公私下裏勾兌,這也是有了。魏國公府就是最大的私鹽販子。張昭為此賺了二十萬兩銀子。這點銀子,他難道還會和張昭計較不成?

    但是…

    他並不想看到張昭回京之後攪亂朝堂。他有些倦怠了,不想搞什麽政治風波。

    劉大夏能不離開朝堂就不要離開吧。還有很多事情仰仗他去辦。

    所以,他需要在張昭回京的第一時間知道張昭的想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