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悠然的飲酒,並不為所動。做到宰輔的人,哪會輕易被人動。道:“將來的事,且等到將來再。不過,具體到彈劾之上,我還是支持你的。”

    作為首輔,一代名臣,以李東陽的水平當然不可能自毀長城,把張昭從樞密副使的位置上趕下去。子也不會同意。

    但是,李東陽還是部分同意劉大夏的觀點,那就是,要限製一下張昭膨脹的權勢。

    張昭一下江南,就壓的魏國公徐俌低頭,徹底的整合完武勳集團。繼而開始動文臣們的“根基”。

    生員們的某種特權,或者直白的,就是司法豁免權,是文臣們的根基。

    誰不是從生員過來的?誰沒有幾個秀才子侄、門生、晚輩?

    這不壓一下,將來難製啊!

    這點眼光,李首輔還是有的。

    這個態度,劉大夏不是很滿意,但還算滿意,舉杯敬道:“國事還賴賓之兄維持。請!”

    “請!”

    劉大夏得了李東陽的“承諾”,於下午時分返回府中,等待著“決戰”的來臨。

    …

    …

    八月初,張昭才將將坐船離開淮安府。沒辦法,帶著女眷就慢。更何況是回程,沒有時間、任務的限製。心態更加的放鬆。

    張昭租了數艘大船,載著家眷、親衛們徐徐北返。其中,陳康的七團被留在揚州。負責整訓新兵,同時維持鹽運公司、衛所改革的大局。

    “叮咚叮咚”的琴聲在船艙中響起。

    張昭聽著王娘子彈琴,她的水平雖然達不到“技藝”的程度,但自家人一起自娛自樂還是足夠的。

    其餘幾女都在旁邊聽著,或看書。此時,眾女已經從“竹嫣姑娘”的故事中脫離出來。

    這時,門外響起王武的聲音,略急,“大帥,京中有急件來。”

    張昭微微詫異。京師裏的輿論風暴,他當然是知道的。但是,還是那句話,有誰被報紙罵死的?何況,他還是經曆過後世互聯網洗禮的人,根本無懼。

    王娘子停下彈奏,關心的看向張昭。

    張昭擺手,示意她們安心,走到船艙外。跟著王武到設在前廳的“機要室”中。

    王武讓親衛們把四周都守住,這才低聲道:“大帥,沈修賢來密信,白馬書院的山長唐寬親口兵部尚書劉大夏手中掌握著一批證據。唐寬的言外之意,就是劉大夏知道咱們在江南的動態。

    換言之,大帥,咱們身邊有間諜!而且,地位不低。”

    張昭給王武的判斷搞的渾身一驚,看著王武。

    王武肯定的點點頭,“錯不了。”

    張昭有一個優點,就是他不懂的領域,他絕對是不搞微操的,絕對的信任專業人士的判斷。

    就像每次指揮作戰,他隻保證身臨前線,激勵士氣,絕對不會插手麾下將領們的指揮。

    此時,他相信他的親衛首領王武的判斷。眉頭皺起來,“二,有沒有頭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