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一陣無語。王二是不知者無畏。但他不是“諫臣”。在張昭的團體中一貫是聽命辦事,這時沒有附和出聲。

    林文寧不客氣的道:“二,這不是武力的事。你不懂,別亂。”

    著,對張昭鄭重的拱手一禮,“大帥,隻要把鹽運司合並至鹽務公司,控製產鹽區。江南那些權貴,則必然會鼓動士子和百姓鬧事。請大帥一定不要殺人。”

    這事,他之前和張昭討論過。江南那邊的權貴難弄,無非就是掌握這個“核武器”。

    中國不比“自由的國度”,首先是讀書人群體是有特權的,輕易不能動武。

    其次是百姓。百姓如果作亂,領頭鬧事的肯定死,這不用想。但是當地的官吏一樣會被罷免。

    張昭笑一笑,喝著茶,道:“老林,咱們是商量過的。情況你都知道。我且問你,我把改革鹽法的事情推給李閣老安排,兩淮那裏能不能改革的下去?”

    林文寧歎口氣:“不能。”

    張昭道:“你看,所以事情還得人去做。*******,豈因禍福趨避之?”

    林文寧、趙子龍、崔坤三個讀書頓時動容,心情激蕩,齊齊起身,躬身向張昭行禮,“大帥…”

    張昭道:“還有一件事。魏國公派個監生來組織刺殺我。來而不往非禮也。這鹽法改革,我會親自主持。報仇嘛,自己動手來得痛快。”

    “屬下等誓死追隨大帥。”

    …

    …

    五月二十日,聖旨明發,令張昭為欽差大臣,清查鹽法。

    這件事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哪有以樞相為欽差的道理?

    擱在大宋朝,那是武將為欽差,文官集團罵不死你。

    擱在大明朝,“樞相”級別太高,但凡內閣輔臣為欽差,那都得是大事。

    譬如,不久前子打發次輔謝遷去山東祭祀孔子。順路查看各地的災害,流民情況。

    但是,弘治皇帝都下聖旨,朝野的反彈聲音其實並不大。

    原本的曆史中正德皇帝還把錢寧、江彬當寵臣。一個錦衣衛,一個邊將,大明朝的文官們不是一樣忍下來?

    二十一日,張昭點齊兵馬,一行人出京師順著官道往江南而去。

    張昭並沒有隨軍而行。他身邊帶著女眷的。他自己定的規矩不能破。

    陳康率新軍營七團,總計1680人往揚州城而去。

    張昭帶著女眷:王絮雪、周雨瑤、俏丫鬟們,並隨行的下屬:王武、趙子龍、崔坤、於參謀、錢寧,湯玄策等人,和親衛連沿運河徐徐而行。

    十日之後,一行人抵擋運河上的重鎮濟寧。

    迎來送往的應酬之後,晚上在驛站中休息時,趙子龍在院子門口匯報道:“大帥,漕運總兵、武安侯鄭英派人送了瓜果、吃食、帖子過來。要不要見他?”

    張昭擺擺手:“見他幹什麽?”鄭英真要能屈能伸,現在就應該到他門前求見。

    這段插曲之後,六月下旬,張昭一行徐徐抵達揚州。兩淮都轉鹽運司所在地、江南重鎮、兩淮鹽商的老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