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著張昭深得兩代君王的信任,連禦馬監的兵權都給收了,威權日重。他日後想要當司禮監掌印,還是要和張昭緩和一下關係。他這是適時的調整策略。

    朱厚照道:“老劉的是。”將地圖拿過來,不滿的道:“秦紘也是有數的知兵文臣,怎麽打成這?張昭,你覺得西北戰況會如何?”

    他聰明歸聰明,但還是會受身邊人觀點的影響。這一點,90%的人都無法免俗。

    張昭寬慰道:“殿下,還是要相信秦老大人的能力。”

    在原本的曆史中,秦紘就抗住韃靼人的入侵,力保三邊的穩定。現在相比於明史之中,火篩手中的軍隊有所增加,但三邊地區的明軍同樣得到增強啊。

    張昭曆史是個半吊子水,他作出相信秦紘的判斷,還是基於秦紘過往的戰績。秦紘現在是守城的一方,完全是在打呆仗。這要是能給火篩攻破城池,搶掠百姓,那秦紘還混什麽?

    朱厚照還是相信張昭的判斷。但這樣的話,秦紘上奏章把形勢的非常嚴峻又如何解釋?這相互矛盾啊。他皺著眉頭,陷入到戰爭焦慮症之中去。

    …

    …

    張昭修書一封,給李逍遙回信。書信八百裏加急送至大同右衛。時間是二十三日中午。

    張昭在書信中的意思:還是相信李逍遙作為前線指揮官的判斷,令他自己決定,伺機而動。

    出塞攻擊歸化城,削弱韃靼人戰爭潛力的戰略目標依舊不變。

    後堂之中,李逍遙將張昭的書信給心腹參謀和將官們傳閱。

    “太好了。大帥英明。”

    “嗨,秦紘那老家夥在報紙上搗鼓出消息來,現在秦地報紙上全是罵我們的話。”

    “誰在乎哪個?總算是可以把心放回到肚子裏去。繼續等待戰機就是。”

    李逍遙坐在主位上,擺擺手:“諸位,戰機已經出現了。我決意下午就拔營出戰。”

    “將軍,不可!”

    “不可。”

    麾下的將官和參謀們聽的大吃一驚,紛紛勸解。大帥的來信明著不用去增援三邊,不用急的。

    周豫和張安兩個沙場宿將都給李逍遙搞的有點懵。其實就他們在大同接收到信息,綜合判斷而言,火篩所部很有可能在“圍點打援”。等著他們一頭踏進陷阱中。

    所以,幾次軍事會議的結論都是:先讓三邊地區的明軍和韃靼人交鋒,令其師疲無功,他們作為精銳再投入到戰場中,結束這場戰役。

    秦紘也是帶兵的人,豈能看不出來?所以他在奏章裏指責李逍遙等待時機,以求軍功。

    李逍遙做個向下壓的手勢,“諸位,戰場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京師的動態,韃靼人不可能第一時間就收到。但固原鎮、秦地的消息他們肯定知道。

    秦老大人鬧出這麽大的聲勢,韃靼人怎麽知道張大帥能抗得住滿朝諸公的壓力?

    火篩就能肯定他沒有“誘敵”成功?

    我擬用團營兩部佯裝主力增援三邊。我親率新軍營九團直撲歸化城。”

    聲東擊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