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刺殺中軍隊上暴露出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武器的管理存在著極大的漏洞。

    臣請提督十二團營,且以樞密院管理禦馬監下屬的騰驤四衛。徹查軍中流失兵器的問題,以絕後患。

    另外,臣奏請清查京師、兩淮鹽商,改革鹽法。”

    這裏涉及到一點大明兵器製造的現狀。

    當初,張昭製造出燧發槍之後,在李東陽、馬文升的支持下,已經將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調撥到新軍營。

    換言之,大明朝的武備,在火器這一塊,隻有新軍營兵工廠能製造。

    (張昭曾在弘治十四年將燧發槍技術擴散給西北王家,但隨著對韃靼人戰爭態勢的變化,朝廷下發詔令,王家兵工廠的燧發槍隻能供應西北四鎮。)

    其次,使用新煉鋼技術鑄造的雁翎刀,隻有開平鋼鐵廠掌握著其製造工藝。

    目前,新式雁翎刀裝備隻給大明的正規軍。

    騰驤四衛、十二團營都在此前的換裝的序列中。其中,騰驤四衛涉及到軍事改革,是張昭親自監督著李榮改的。

    十二團營,張昭隻是供應武器給英國公,具體怎麽換裝他沒管。

    換言之,張昭正在借刺殺案向弘治皇帝提出,把騰驤四衛、十二團營拿過來。

    弘治皇帝大致明白張昭的想法,道:“準。”

    他還有很多話要,但身體太過於虛弱,沒法一一叮囑張昭。隻能選擇相信張昭。

    張昭看著弘治皇帝虛弱的神情,心中微微有些酸,道:“請陛下保重龍體。臣定不負陛下所托。臣告退。”

    …

    …

    張昭從萬壽宮中退出來時,正好在大殿門口遇到前來的三名閣臣。

    “元輔!兩位閣老!”

    張昭拱手一禮。

    李東陽笑眯眯的點頭。焦芳也給了一個笑臉,點頭致意。

    謝遷則是冷著臉。

    他們幾人打照麵,蕭敬進去匯報,閣老們是來求見弘治皇帝阻攔張昭搞擴大化的。片刻之後,出來道:“陛下口諭,刺殺案按照張昭的意見來處理。”

    “這…”

    李東陽正在和張昭談刺殺案的處理,謝遷和焦芳都是旁聽著。誰都沒想到弘治皇帝都不見他們三個。

    蕭敬見狀,為弘治皇帝解釋道:“李閣老,皇爺龍體不佳,剛見過張伯爺,精力實在不濟。”

    李東陽趕緊道:“蕭公公言重。”他做臣子的,難道還能因為皇帝不見他而感到怨言嗎?

    謝遷的臉色有點青。

    焦芳看他一眼。方才開會,謝遷強硬的提議要來攔著張昭搞擴大化,結果呢?

    張昭隻是要兵權,和查鹽商,整頓鹽法。這和謝遷預計的差遠了。

    謝閣老這是“枉做人”。關鍵是這話很多人都聽到,這臉丟得有點大啊。

    張昭沒管謝遷,對李東陽道:“元輔,刺殺案就此結案。十二團營和騰驤四衛的管控,下官和英國公商議,回頭通報都堂。鹽法、鹽商之事,下官思索後上奏章給內閣。”

    三言兩語將事情定下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