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道:“行啊,那就私下裏談談。”

    稍後,內堂之中就剩下張昭、王武、顧耀誠。張昭喝口茶,看著三米開外的顧耀誠,道:“你吧。”

    顧耀誠慘笑幾聲,道:“張伯爺,我在錦衣衛拷打下交出的口供,是鹽商想殺你,你信嗎?”

    張昭神情平靜,“不信。”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沒錯。但是,別忘了這是哪裏?這是大明朝!正處在皇權極其強盛的封建主義社會階段。鹽商敢派人來京中刺殺他這個樞密院副使?

    民殺官,他們有這個膽子?

    用後世的理論來:太高估資產階級的革命性了!

    顧耀誠道:“張伯爺果然名不虛傳。我在金陵國子監讀書,受魏國公府資助,此次北上京師也是。張伯爺要改革下衛所,這觸動了他的核心利益!”

    魏國公、定國公都是中山王徐達的子孫。隻是在朱棣靖難時分了派係。但要知道朱棣的皇後姓徐!因而徐達的子孫安享富貴。

    魏國公一係常期任南京守備,也就是南直隸的最高武官,隻有少數時候這個官職落在別人手中。譬如成國公朱輔就擔任過南京守備。

    所以,魏國公府在軍中的勢力錯根盤節。如果按照張昭的軍事改革,兵權就要收歸中央政府。魏國公日後也就和文官們混在一起,玩玩守備團營。

    正規軍的軍權,包括退役士卒撫恤等軍務,這想都別想。

    顧耀誠再道:“我的口供有半真半假,錦衣衛肯定知道,但事涉魏國公府他們不想摻和…”

    王武不爽的打斷道:“你特麽囉裏囉嗦的。重點。”

    顧耀誠深吸一口氣,抬起頭看著張昭,認真的道:“張伯爺,我有一個不情之請。種種跡象表明,你有心推動大明吞並朝鮮王國,但苦於沒有好借口。

    此次刺殺便是一個很好的借口。朝鮮王國的使臣金善洪本就有刺殺你的意圖。種種線索也指向他。我願意配合指證他。

    隻求張伯爺賜我一死。我家中父母、妻兒都在魏國公府的掌控之下。我落到錦衣衛手中,如果不死,家中老隻怕性命不保。”

    王武神情微動。這書生組織刺殺大帥,害的他弟兄們死三傷四,他本來是揍他一頓。但聽到這裏,這書生為保闔家老,多少令他感觸有些複雜。

    或許,這就是大帥常的人性吧。

    張昭看著顧耀誠,目光沒有絲毫的回避,冷聲道:“你顧著你的妻兒老,那我的親衛們呢?四條人命背後是四個家庭!我憑什麽要可憐你?

    誰來可憐他們?顧耀誠,有些東西,是不能拿來交換的!你等著去刑場吧。”

    顧耀誠有點錯愕,“張伯爺…,你這殊為不智。”

    “去你媽的。”王武罵道,心中為張昭的話感到暖和、振奮,將錦衣衛們喊進來。

    “張伯爺,張伯爺…,求你,求你…”

    顧耀誠給兩個錦衣衛架著,拚命的掙紮,回頭大喊。最終被拖下去。隻餘嘶喊聲在回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