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選便是幕僚崔坤。

    而長寧伯府的長孫周修是道觀的“石料”供應商。

    不要瞧這門生意。如今用火藥炸山取石比前人鑿山取石要便捷,但炸出來的石頭可是不規則的。方方正正的條石,還是能賣出幾分價錢。

    另外,周家還京營著磚窯。這是如今大明朝最流行的建築材料。磚砌牆,再拿水泥一抹,堅固牢靠。

    再者,對於道觀這個工程而言,石料用量很大。算下來,僅僅是石料錢就有一萬多兩銀子。

    當然,張昭錢會讓周家賺,但質量要求那也是非常高的。

    到了香山腳下,條石做的台階蜿蜒而上。雨後的香山,在暮春的上午青色如染。

    眾人下車來步行。

    山腳下營地裏幾十個挑夫正在將各種建築材料、食物送到山頂。

    張昭這還是第一次過來,吩咐崔坤道:“命人修一條上山的水泥道前往山頂。運輸起來方便快捷。注意坡度。”

    崔坤忙應了,“是,大帥。”

    周修跟在張昭身邊爬山,笑嗬嗬的道:“子尚兄,昨日大軍出京,軍容鼎盛,此去大同必定可以克敵製勝。”

    跟在人群後麵的周雨瑤、燕燕兩人做男子裝扮,跟著周家的下人們在一起,她聽著前麵傳來的大哥的聲音,微微撇嘴。大哥的態度是討好張昭。

    張昭一身藍色的直裰,頭戴唐巾,微笑著道:“韃靼人是垂死掙紮!”

    他派李逍遙節製諸將,其實除開要軍隊純粹化的想法之外,還要測試一下三鎮之中到底那些人不聽中樞號令。目前大明的九邊之中還有一半的邊鎮沒有革除衛所。

    這一戰打完之後,打出數年的安定,他就準備著手推動這一進程。

    老丈人王承裕雖然就任遼東巡撫,但試行改革衛所司還在。精熟業務的官吏都還在(有一大半轉在東北四布政司中任職,作為酬功之舉)。

    周修哈哈一笑,恭維道:“昔日王子寇邊,每次都鬧得京師不得安寧。而此次有子尚兄坐鎮,派遣手下一名將軍出征即可。且京中人心安定。”

    這馬屁拍得。張昭無奈的搖搖頭。他雖然沒有把周修當做真正的朋友,但至少相處的還不錯。如果周德祖還這般滿口恭維之詞,他以後辦私事恐怕不會再叫他。

    隨意的閑聊著,到山腰間一處平坦的空地上坐下來休息、喝水。

    拉長的幾十人隊伍慢慢的匯聚。

    這時山路上下來十幾個挑夫,都是短褂打扮,手裏拿著扁擔,簸箕,麻繩等。

    兩名親衛在前麵把山路攔住,拱手一禮,“幾位稍等片刻,我們大帥在下麵休息。”

    另一人道:“給各位帶來的不便很抱歉,我們稍後會有點心意奉送給各位。”

    “嗤…”

    挑夫之中的一個中年漢子突然將手裏扁擔一抖,刺到親衛的腹中。

    “啊…”

    挑夫中有人四散逃散,但還有幾人撲上來,更有一人彎下腰去從簸箕裏摸出一把短銃,對著平地上的張昭處,就是一槍。

    “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