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急如火。三月二十一日的上午便由李東陽召集禦前會議成員在養心殿中召開會議。

    就張昭個人而言,他對軍事行動要通報給“禦前會議”並無抵觸感。這其實是世界發展的潮流。

    同時,可以消弭文臣們對樞密院獨掌軍權的不滿。

    因而張昭專門讓掌機要文字的官員們寫了一份軍事行動報告,印刷出來分發給重臣們。他和李首輔溝通過此事,李首輔對此很讚成。

    雖然弘治皇帝已經確定過他們的“方略”,具體來講就是張昭的方略,再拿出來給重臣們“審議”一下並無多大的問題。

    在李東陽的住持下,軍事作戰方略很快就通過,包括撥款一百萬銀元。

    戶部尚書侶鍾自打那日和張昭私下裏談過後,不再鬧辭職,而是力主推動稅務司。對這額外多出來的戰爭經費,他大致心裏有數,給予支持。

    但是,很多大臣對張昭要求用“衛指揮”李逍遙節製諸軍不滿。

    劉大夏道:“諸督撫於邊關多年,他們不懂軍務不過去吧?本官以為可用三邊總督秦紘節製諸將。”

    左都禦史戴珊道:“大軍征戰涉及方方麵麵,李逍遙固然是名將種子。但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秦紘任總督,正好可以協調諸鎮的關係。”

    吏部尚書馬文升方才討論時一言不發,這時看張昭一眼,道:“秦紘可以勝任。”

    秦總督是文臣之中帶兵出眾的人,他曾在南方平定叛亂。現在大明的南邊是王軾接他的班。

    其能力、威望都是足夠的。不得不劉大夏還是很有水平,推出一個非常合適的總督人選。

    張昭正拿著“鉛筆”在稿紙上寫寫畫畫,並不應付諸多重臣的質疑。

    英國公張懋輕輕的咳嗽一聲,吸引堂中眾人的注意,道:“諸位,秦紘的資曆、能力協調此事軍事行動沒有問題。但本公有一個疑問。

    當初設樞密院時就明確下來,以此衙門來統率軍事。而且,這份報告上張昭也明確的寫明提議由李逍遙來節製諸將的緣由:

    為恢複太祖、太宗時期軍隊的戰鬥力,保證軍隊的純粹性,試行武將單獨領兵。

    秦紘若是願意來樞密院擔任僉事,轉武階,本公歡迎之至。問題是他願意嗎?”

    謝遷,禮部尚書張升等人一臉的膩歪。所有人都知道兩榜進士們是絕對不會轉武職的。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威寧伯王越,他即便封爵,身上還要掛著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官職死活不交出去。而每次朝會都站在文臣的班列中。

    所以,秦紘絕對不願意改武職的。問都不用問。

    劉大夏敲敲桌子,不滿的道:“英國公此話是何意?難道非得要用武臣領兵嗎?”

    一句話直指英國公話裏的漏洞。怎麽,非得要用樞密院武臣領兵?

    英國公張懋時年六十多歲,白胖胖的老者,執掌兵權幾十年的他自然不可能給劉大夏嚇著,眼皮子撩一下,道:“兵權乃是人主權柄,劉兵部是什麽意思?”

    劉大夏氣得花白的胡子都要吹起來,一句話卡在喉嚨裏半不出話來。

    還是李東陽“同意”張昭建議的那個原因。隻要大將給力,真以為皇帝不想收回兵權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