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琢磨了一下,歎口氣,道:“也罷。回頭咱們在一起開個會。把銀子數目定下來。另外,監軍是要的吧?”

    張昭的簡單,其實索要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權限。第一,明軍的後勤供應從此是實打實的歸樞密院管。朝廷撥付銀兩就是。

    第二,張昭要以武將節製邊鎮的兵力。這其實是準備將文臣的巡撫、總督們排斥在外。總不能久鎮邊境的督撫們都聽一個年青人節製吧?這誰肯幹?

    很有可能這將成為常態。就是戰爭的事,文臣別再摻和。

    張昭笑道:“這是自然的。新軍營的監軍張雄張公公早就向我請戰。”

    一般而言,明朝的大軍出行,必定是有一個鐵三角:武將、文臣、太監。

    在明中期時,時而是武將權力最大,時而是文臣節製所有軍隊。這就看誰的水平高。

    而到明後期時,那肯定是文臣節製所有軍隊。

    張昭自然是想要打破這種趨勢。這次派李逍遙率部出戰,就有這方麵的考慮。但是,監軍他暫時是不會提議裁撤的。因為監軍代表的是皇權啊。

    李東陽點點頭,看向床榻中臉色蒼白的弘治皇帝。

    站立在一旁的蕭敬搖搖頭,輕聲道:“還請閣老和張伯爺等等。皇爺這兩精力不濟。”

    李東陽理解的道:“陛下係下之望,應當好好調養。子尚,我們去外麵等著吧。”

    張昭跟著李東陽到萬壽宮寢殿門口的走廊上等弘治皇帝醒來。午後的陽光暖和,舒適。春仿佛就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

    張昭知道弘治皇帝不會有事,心裏倒是穩的很。李東陽作為首輔則是很有些擔憂子的身體,臉上帶著憂思之色,和張昭閑聊著。他們距離很遠,不虞吵到弘治皇帝休息。

    “子尚,以李逍遙領兵去大同,這倒是沒問題。但他今年二十歲,節製諸將恐指揮不夠便利。另外,諸鎮都有文臣、內監,這恐怕非是他所能應付的。”

    張昭也不瞞李東陽,道:“元輔,大寧那邊傳來消息,初步判斷韃靼人的春季攻勢可能還是和往常一樣。要麽寇大同,要麽從河套入侵。

    其實,李逍遙帶著新軍營一團,外加一萬團營精銳,就足以和韃靼騎兵決戰。所謂的節製隻是個名頭,假設邊將們不聽,並不會影響戰局。

    我正好做個甄別。看看到底是那些人不聽中樞號令。目前九邊還有衛所兵未曾廢除,這一仗打完我正好要推動這方麵的進展。

    另外,九邊的督撫都是有大功於國。我亦是想和元輔商量一下他們日後的安排。”

    他在李首輔麵前的這麽有底氣,更大的原因是英國公將會支持他在九邊廢除文臣督軍的製度。這是推薦成國公之子朱鳳去皇家軍事學院的利益交換。

    換言之,日後的文臣總督、巡撫可以管多個地區,可以下轄軍隊。但不能再管轄正規軍(火器軍、常備軍),其下轄的軍隊隻能是守備團營。

    李東陽看張昭一眼,半真半假的笑道:“子尚,假設老夫不同意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