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左翼三個萬戶各出兵三千,隨火篩並土默特萬戶諸首領合計大軍三萬,攻榆林城外的亂井兒城。本汗會同哈喇慎部率精騎五千,掠興和城。

    此戰務必要滿載而歸,打出我們蒙古人的威風、士氣。”

    “是,大汗。”

    大帳之中的二十多名韃靼貴族齊齊起身,大聲領命。

    …

    …

    噠噠…

    大興安嶺在三月暮春才隻是桃紅柳綠。一匹快馬從山嶺間的路疾馳而回。

    馬上的騎士穿著灰色的軍裝,抱著馬脖子,風聲在耳邊呼嘯。

    山間的路非常崎嶇,旁邊就是十幾米高的山崖。稍有不慎就是死亡的結局。

    但他必須要盡快把情報傳遞回去。

    兩個時辰之後,身在赤峰城內已經上任的大寧總兵吳臣接到軍中斥候帶來的最新消息:韃靼人動了。

    “叫軍中百戶以上軍官來議事。”

    吳臣吩咐親兵一身,拿起帽子戴在頭上,往“作戰室”而去。他就任以來的頭等大事就防範韃靼人越過大興安嶺搶掠東北四布政司。所以,掛著地圖、設有沙盤的一處偏廳被設為作戰室。

    其實,以他麾下三萬餘人的主力部隊,韃靼騎兵就是十萬人來戰,他都可以將之擊潰。

    現在的問題是,他是防守的一方,不僅僅兵力被攤薄。而且,韃靼騎兵來去如風。他沒法逮住韃靼人的。

    大約半個時辰,赤峰城內新軍營一團、大寧軍第一師的軍官們匯聚而來。氣氛有著戰前的凝重。

    新任的一團千戶趙辰、錢軍法官、武百戶等新軍營將校躍躍欲試,感覺撈軍功的時間到了。而新訓練出來的第一師將校們則是有些忐忑。

    訓練是一回事,真正的上戰場又是另外一回事。

    吳臣看著烏壓壓的一屋子人,他的指揮風格便是要在戰前集思廣益,拿著木杆在沙盤上點著,道:“斥候來報,韃靼人大股精騎在往宣府方向移動。

    但是也不排除他們突然越過大興安嶺向大寧都司進攻的可能。特別是和哈喇慎部接壤的興州府。這裏的山口太多,韃靼人如果要強攻,還是有很多路線。

    大家都自己的看法。”

    待幾名同僚談過看法後,趙辰道:“韃靼人向來是秋季才會大舉入寇搶掠。但本朝以來不乏春季就來的。現在的根本問題是要搞清楚韃靼人的作戰目的。”

    軍議進行了一個多時辰。

    結束之後,吳臣回到書房裏,提筆給京中的張昭寫了一封書信,匯報情況並將他的判斷附上。

    …

    …

    三月中旬,大明宣府、大同一線的探馬頻報:韃靼人有異動。消息隨後就傳到京師。

    這不僅僅是軍中將領在向樞密院匯報情況,坐鎮邊關的督撫紛紛送奏章到內閣中。

    二十日下午,大明首輔李東陽拿著奏章,腳步匆匆的抵達西苑裏的萬壽宮,麵見弘治皇帝。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