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洪在一間精美的廳中略等一會,見張昭從外麵進來,連忙起身行禮。

    心中忐忑不安,又不斷的給自己打氣。

    張昭在朝鮮王國的名聲可不好。這倒並非他麾下的軍隊軍紀不好。而是其吞並朝鮮王國之心,路人皆知。前年的報紙上都刊登得明明白白的啊!

    張昭抬手示意,“不必拘禮。”走到主位上坐下。門外候著的仆人跟著上了茶水。

    張昭這才打量著金善洪。此人約三十多歲,身材修長、消瘦,多胡須。穿著玉色長衫氣質儒雅又顯得精氣神完足。劍眉隆鼻,姿容甚為英俊。

    想想也正常,古代做官是要看相貌。如今大明朝的吏部每月的選官,一樣要看相貌。

    所以朝鮮王國常住大明京師的使臣必定是要“偉姿容”。

    金善洪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中,道:“下官久慕大帥威儀,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張昭忍不住一笑,道:“不必在我麵前拽文,想必你也知道我隻是個秀才功名。聖人經義不一定有你讀的熟。有事事。”

    金善洪在張昭府前的門廳裏坐了三,想了一肚子的話,結果被張昭這一句給堵回去。

    大明的讀書人見麵先談“聖人經義”這是常態。張昭拿話給堵了。而沒有“聖人經義”中的理念支撐,他拿什麽來服張昭放棄吞並朝鮮王國呢?

    金善洪想了幾秒鍾,隻能開門見山的道:“大帥,下官來此,想問一問大帥對朝鮮王國的看法。朝鮮王國對大明忠心耿耿,朝上邦,此心地可鑒。”

    張昭點點頭,“我知道。”

    知道這年頭朝鮮王國的全稱是什麽嗎?有明朝鮮王國!但凡莊嚴、正式的場合都是這樣的全稱。正宗的藩屬國。其國王都是要大明皇帝冊封的。

    這可不是草原上的什麽“順寧王”之類的。草原上那就是“兵強馬壯者為之”。在朝鮮王國沒有大明子的冊封,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當然,一般而言大明不會幹涉朝鮮王國的內政。隨他們折騰去,隻要不叛明就行。

    金善洪頓時又語塞。你知道,還要吞並我們?

    張昭做個手勢示意他喝茶,道:“金大人可知中國曆史?”

    金善洪恭敬的道:“朝上國華章典範,下官多有仰慕,平日裏有讀過。”

    張昭道:“知道曆史就行。譬如秦漢時的江南、兩廣、雲貴,都是深山老林,號稱蠻荒。如今俱是中國之地。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金善洪心裏知道,但是不敢當著張昭的麵。大哥,你們搞同化、侵略啊。

    張昭也沒有讓金善洪回答的意思,道:“原因有兩條。其一,以中原之富庶,文化之鼎盛,下之民當心向往之。上國之稱不是我等後人粉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