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層樓高,有東西兩樓,中間以三層的大廳相連。外麵鑲嵌著玻璃,廊簷飛翹。將鋼筋混泥土和古典風格融合。代表著大明朝如今最傑出的建築工藝。

    如今印刷技術發達,圖書館這裏印有大量的書籍。一樓大廳中便有弘治皇帝治下的輝煌著作《大明會典》。

    弘治皇帝和張昭走在前麵,身後一幫人隔著兩三米遠跟著。

    弘治皇帝很滿意,背著手笑道:“子尚,你這智慧殿的名字實在是太平實。早知道朕幫你取一個。”

    “臣請陛下賜名!”

    “還是算了。”弘治皇帝微微一笑,仰頭看著大廳壁,其高度比他的奉殿還要高,畢竟有三樓高,意態閑適的道:“朕吃你一頓飯,有什麽要求趕緊給提。朕一會就要回宮中了。”

    張昭也沒和弘治皇帝客氣,道:“臣內心裏一直有一個想法,懇請陛下定奪。臣請陛下在五軍都督府之上設樞密院統領全國軍事,以擴充軍方實力。

    同時,國朝定鼎百年,開國之初的武勳世家已經墮落、腐化。留五軍都督府以公侯伯充任。另以樞密使、樞密副使統轄大明的軍隊。將兵部所握有的兵將升遷之權劃歸給樞密院。

    臣請陛下任大明樞密使,設兩名副使,各自具備禦前議事會議資格。”

    弘治皇帝奇怪的看著張昭,微微發呆。

    他是真等著張昭提壽齡侯的事。他會給這個他一手提拔起來、忠心耿耿的大將一個交代:不允許張鶴齡繼續到美食鎮搗亂。相信皇後會支持的。

    但張昭還是不提此事,轉而提了一個很大的“改革”意見。

    “子尚,你怎麽會突然有如此想法?”

    張昭當然不肯他內心裏最真實的想法,而是誠懇的道:“陛下,軍隊務必要掌握在子、朝廷手中。但戰爭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不能再讓非專業的人士指手畫腳下去。”

    弘治皇帝沉默著。

    他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當然知道大明朝的文官們力量有多麽的強大!張昭提出這個建議,隻怕也是年前給那幫人搞怕了。

    張昭有很多話沒有透。但是他是明白的。

    張昭的建議是:扶持軍方對抗文官集團,用以保證權力平衡。目前朝堂上的權力架構其實是失衡的。自宣宗皇帝起,就不得不引入宦官們幫忙。

    這個建議對他這個皇帝是有益的。

    當然,他執政十幾年,真有什麽想法也無須通過平衡的手段去實現。但他不得不為子孫考慮一二。

    弘治皇帝想了一會,轉身往外走,“朕有些倦了。改日再來看。”

    張昭趕緊跟著送弘治皇帝出去。

    …

    …

    張昭和弘治皇帝話時,蕭敬把眾人都攔在後麵,他略微靠近一些,把這番對話從頭到尾都聽到。禁不住眯著眼睛去看張昭。

    他對政治可是非常熟悉的。

    如果扶持軍方集團對抗文官。那其實宦官集團就要逐步的退出大明的政治舞台。而當今子其實是不喜歡用宦官的。

    換言之,子其實內心裏是有傾向的。

    那麽,兩個樞密副使的名額會花落誰家?答案不問自明。

    也就是,成國公朱輔,武安侯鄭英兩人在不聲不響之間要被張昭奪權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