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待弘治皇帝洗手完畢看過來時,躬身請罪道:“臣返京後因思念妻妾擅自回府,請陛下恕罪。”

    按照明朝的慣例。外出公幹的大員回京,首先是要等在會同館中,向皇帝交完差事才能回家。以示先公後私。

    而張昭自然是故意犯錯。否則,此刻弘治皇帝怎麽開口“敲打”他?他是把“借口”送給弘治皇帝。

    張昭一路返京,固然是思念妻妾,但正事並沒有忘記。他有多少敵人要應對他心裏有數,而京中的政治氣候他早就察覺。這是預留的一步棋。

    弘治皇帝性情仁厚,見張昭請罪,不為己甚,站在陽台中感慨的道:“子尚,你為大明征戰辛苦得勝歸來,按理朕應該是要賞你的。可你不能持寵而嬌。國家製度還是要遵守。罰俸兩年吧!”

    這番話透漏出他為何要如此做派。張昭一聽就知道,八成有人在弘治皇帝麵前“吹風”了。“持寵而嬌”這四個字是實實在在的敲打。

    話很輕,點一點,聽不聽的進去就看你自己。

    張昭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伸手虛點張昭。他登基十七年,張昭這點演技還瞞不過他。終歸而言,張昭還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自己人”。弘治皇帝敲打完張昭,在他麵前還是很隨意的。

    “你們都下去吧。朕和子尚單獨聊幾句。”弘治皇帝揮手將蕭敬並幾個太監打發到房間外,走回到房內鋪著坐褥的軟椅中,喝口茶,道:“子尚,按照你的戰略,韃靼人的東線既清,下一步呢?”

    張昭跟著弘治皇帝走回到溫暖、富麗堂皇的房間中,不知道是否是錯覺,他感覺到弘治皇帝看他的眼神似乎有點犀利。心裏繃緊的神經再繃緊三分。

    …

    …

    老太監蕭敬在房間外等候著,遠遠的看到子和張昭問答。心裏歎口氣。

    可以京師緊張的政治氣氛,其焦點、壓力現在全部都匯聚在這裏。此時此刻看似清冷,就隻是君臣二人對話,但實則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大明的朝局。

    他不用問就知道,京師裏夠份量的人都已經得到張昭進宮的消息。而且,他們全部都在等著看子究竟對張昭是賞還是罰。

    …

    …

    張昭回京之前和人在開平的林文寧有過一次長談。李幽能看不出來真正的殺機在弘治皇帝對他的看法,張昭如何看不出來。

    那麽,如何應對這次陛見?張昭早有推測,而昨晚李幽的一番分析給了他一些佐證。

    張昭低著頭,答道:“陛下,臣以為應當繼續東攻朝鮮、東瀛。”

    “哦?這是為何?”

    弘治皇帝明顯很詫異,之前張昭給他的戰略是:在完成東線的肅清之後,接著要肅清西域,完成對漠北的包圍,然後大軍出塞。

    其實弘治皇帝並不怕張昭推行改革引發下動蕩。他如今怠政固然怠政,但終究是一代明君。什麽對大明有利,什麽對大明有害,他如何不知道?

    他內心中最大的擔憂,還是擔心他死後太子年幼,張昭鼓動太子北伐韃靼,再搞出一個土木堡之變來,賠上大明的國運。

    此次陛見的關鍵點還是軍事問題!

    李幽的猜測是錯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