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姨娘知書達理,官場上的不參與,但私信還是會幫王承裕處理的,微笑著道:“老爺,賤妾已經發往阿城了。你放心吧。”話間,滿臉笑意。

    自家老爺高升,終於要擺脫公公所帶來的影響一展宏圖,她當然也高興啊。

    王承裕將腳從鐵盆裏拿出來,由侍妾幫忙擦著腳,感慨的道:“我能有今日,全憑子尚的功勞啊。現在回想當日回三原,哪裏想得到今日的場麵。起來,還是雪兒的眼光好啊!”

    趙姨娘抿嘴笑,拿起鐵盆要出去倒水,道:“老爺當日還萬般不樂意呢。還是公公的眼光好。就是雪兒和張昭還沒有一兒半女,這把人愁得。”

    王承裕哈哈一笑,靠在床頭上休息,道:“這愁什麽?”

    他對張昭還是很放心的。聽在軍中嚴於律己,整個關外的明軍風氣清正。一派王師景象。

    又想起寧遠參將李博濤即將前往奴兒幹城,這名垂青史之事真是令人羨慕啊。

    張昭出橫空出世以來,真的是給太多的人帶來命運上的改變。他也是其中之一。

    此刻,他就任遼東巡撫,下一步就是將遼東都司改為遼東布政司,開始納入朝廷的治理。而承諾給朝廷的二十萬戶在籍百姓,也即將要完成了。

    一切都在隨著他們當初製定的目標推行啊!

    廢除全國的衛所土地,這個任務暫時和他沒關係了。但他在遼東這裏也有新目標。那就是治理好這片土地,上不負子下不負黎庶。自己也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對張昭的交代就是早日返回朝堂之中,為他占據一個位置,支撐其話語權。

    …

    …

    八月十七日上午,張昭在阿城收到便宜老丈人王承裕的書信,交換各種信息和看法。

    書信中王承裕表達了對遼東布政司軍事上的擔憂。張昭這才想起他寫給聖人的信,現在陽明先生還沒有答複他。

    其實在遼東剿匪比陽明先生在江西剿匪要痛快得多啊。隻是,這有點揠苗助長。幫聖人節省這十幾年的仕途時間,那龍場悟道還會出現嗎?心學會不會走樣呢?

    這是很正常的擔憂。像盛唐的詩人,真正仕途得意的人反而很難有傳世之作,仕途不得意如李太白,如杜工部那反倒是詩篇萬口傳。

    張昭在簡易的書房中將王承裕的書信放下,然後閱讀起李幽從京師傳來的書信。

    李幽在書信中除了正常的溝通請他立即上書朝廷設立布政司之外,還隱晦的提及李閣老已經放棄“倒劉”的想法。他甚為遺憾。

    張昭微微琢磨著。李幽的目標是“倒劉”。他卻不想當出頭鳥。但這件事切切實實的把他卷入進來。

    張昭想一想,對門外喊道:“二,通知一下讓趙師爺,還有軍中千戶以上的軍官晚上來官署大堂議事。”

    這是新軍營的傳統。集思廣益,頭腦風暴。

    當然,張昭不是要討論怎麽搞掉劉首輔,而是討論設立布政司區劃的問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