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閣老的兄弟、嫡子已經死的七七八八。這句話咋一看像是在咒罵李閣老。李閣老今年才不過五十七歲。正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但這真的是實情啊!

    李閣老兄弟四人,死得現在就剩下四弟。還是庶出的弟弟。他嫡子兩個。長子李兆先死於弘治十四年。次子10歲而亡。庶子一名,周歲而亡。

    現在是從四弟處過繼一名兒子李兆蕃過來繼承家業。

    所以李閣老家裏真的是人丁不旺。能得到大管家鍾伯來露一麵招待他,確實是李府比較看重他的表現。

    李幽道:“豈敢。在下在這裏正好清靜的等著閣老召見。”

    鍾伯道:“四公子正在外麵招待士子們。閣老還有些許公務,李秀才還要等等。”

    李幽習以為常的道:“無妨。”他來李府多次,知道在李閣老事務繁忙。等待是常有的事。

    鍾伯微微一笑,人都道李秀才為人狷狂,這不還是挺好溝通的嗎?招呼來一名廝在廳外候著,給李幽送來茶水、糕點。他才離開。

    …

    …

    李幽等到晚上十點許,被人帶著穿堂過院去見李閣老。

    見麵地點是在書房中。

    李東陽正坐在炭盆邊烤火,神情略有些疲倦,看上去像一個五六十歲的家翁,笑道:“子遠來了。過來坐。”有點看子侄晚輩的意思。

    李幽真算起來,七拐八彎的也算是李東陽的遠支。他的恩師李教諭是李東陽的族人。而他和恩師也就隔著幾代人的關係而已。

    上一個李東陽這麽看待的還是張昭。不過張昭如今越發的出色,而且和子、太子關係甚好,自成一體。

    李幽依言坐過去。八月中秋前後深夜裏略有些冷,但真沒到要烤火的地步。可見李閣老身體之差啊!

    李東陽烤一會兒火,舒服的坐在軟椅中,道:“子遠,朝中的局勢你想必也知道。一時間半會兒也改變不了。你發一封信給子尚,讓他把申請成立遼東布政司的奏章發到京中。”

    李幽微微有些錯愕,道:“閣老,這?”這是放棄“倒劉”嗎?

    李東陽擺擺手,指點道:“子遠,你於利益的心思有些重。鬥爭也需要底線。不能耽擱國事。”

    李幽還是有點不甘心,起身躬身一禮,道:“閣老,何不在真理報上發文把此事進一步呢?屆時劉首輔必定去意更堅定。”

    他的此事,就是指的王承裕擔任遼東巡撫之事。這是劉閣老的意見沒有被弘治皇帝采用,而是聽從李閣老的想法。現在京師官場是都知道的。但沒人會在報紙上亂。

    如果這件事在報紙上登出來,劉健必然會求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是做樣子外加試探子。

    李東陽搖搖頭,“不必如此。子遠,你去吧。”

    李幽無奈的道:“學生明白,會把事情辦好。閣老,那學生告辭。”李閣老一副聽由命的架勢。他縱然權勢之心熱絡,但為之奈何?這首輔他真的想倒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