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冷兵器轉向火器的時代。在張昭所主持營建的大城市之中,全部都不設城牆。而且采取水泥、鋼筋混泥土去修築道路和建築,建造速度很快。

    而在鬆嫩平原上建立這樣的一座人口眾多的巨大城市,對遼東都司所能提供的安全保障那自是不比。

    張昭背負著手,看向山下的平原,道:“老顧,咱們多年的交情。建造春城是不得不為之。從烏拉城將十幾萬人口運送到沈陽城本就是個大工程。不得不就地消化。”

    顧新笑一笑,心中微暖。他父親鎮遠侯顧溥在六月十四日病逝,諡號“襄恪”,他身負重任,被朝廷奪情啟用。繼續負責開平城、沈陽城、京師東城、春城四處大的城市開發。

    張昭對趙師爺道:“自朝廷批準前遼東總兵郭令去大寧都司。咱們所有人都以為奴兒幹都司的征戰是大局已定。但結果呢?搞出這麽多的挫折、變故來。直到此時咱們才能問題不大。打到三江平原隻是個時間問題。”

    趙子龍拱手一禮,道:“此皆賴大帥定策,龐、李二將用兵。”他的心情此時無疑是極好的。

    幾人在這裏感慨,著話。

    山腳下的春城中一隊隊烏拉部的奴隸正在辛勤的勞作,建設這座城市。按照張昭的規定,隻要為明軍服役五年,這些奴隸就可以得到自由之身。

    當然,不是把他們放了,而是全家老一起進入到屯田的農莊之中,幫助大明屯田。再五年,才能擁有自己的土地、房屋。

    而負責監督勞動的正是顧新從開平帶來的大明基建公司的職員們。目前在大明基建公司旗下一共有四支大的建築隊伍,分別就是剛剛列舉的地方。

    在七月早秋的烈日之下,除開奴隸們的勞動,還有源源不斷的商隊從沈陽城而來。

    這些商隊都是幽州商行的經理們組織的各支隊伍。國泰商行和幽州商行分工明確。國泰商行隻要是負責生產、製造,還有就是轉運江南的糧食等物資到津衛。

    而幽州商行就是整合目前後軍都督府所管轄的範圍的內的商業活動,主要是“貿易”活動。

    張昭和王承裕兩人在遼東都司搞衛所改革、軍事改革。將大片的土地分配下去,並不斷的興建城市、招攬移民、搞建設兵團屯田,但是他們並沒有禁止行商。

    正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張昭隻是喜歡對商業征收“重稅”而已。

    在遼東都司裏,原本下屬於各指揮使、同知等將官的商隊,這部分根本沒有去動。他們也在幽州商行的主導下,共同參與遼東、奴兒幹的貿易活動。

    由沈陽城來的商隊,和每隔兩三從前線回來的商隊在春城的東北區域交接。

    各種新抓捕的奴隸,還有虎爾哈部的藥材,貂皮、東珠等等物資都可以換取高度白酒、絲綢,瓷器、玻璃、鐵鍋等物品。

    整個春城這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