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發部的首領庫門五十多歲,他現在完全是一副明軍的裝束,一口流利的漢語,外加整潔的軍服,誰都看不出來他曾經是一個胡酋。他站起來道:“

    咱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虎爾哈部。大帥也沒有要求我們占領虎爾哈部的所有地盤,主要是控製自西向東流的鬆花江沿線區域。窩集部雖然偷襲殺死韓千戶,但是這不代表著東海女真就可以抵抗我們大明威。

    大軍一到,俱為齏粉。無非是傷亡多少和時間的問題。咱們現在真正的難題在哪裏?

    以下官看來有兩點。第一,後勤。從葉赫、輝發兩縣征發的糧草基本都要消耗完。大軍給養仰賴於七八百裏外的撫順關供應。其次就是烏拉部的糧草。

    但是因為我們將烏拉部的部眾都驅趕到烏拉城,匯聚在這裏外加我們俘虜的烏拉部眾高達1萬。這些人都是要吃飯的。否則會出大亂子。

    而我們還需要向北打400裏,打到阿城。後勤壓力非常大。

    第二,大帥給我們的軍令,還包括剿滅盤踞在鬆嫩平原最北端的福餘衛殘部。那裏距離吉林鎮還是有七八百裏。這如何做到?難啊!”

    庫門“漢化”的非常徹底,完全是從明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第一次來參加會議的葉赫部首領之子博多衡奧都有些傻眼,但不得不承認他的非常有道理。

    其餘的將官如劉二狗、杜聲等人都沒有開口。問題就是這麽個問題啊。但大帥的軍令下來,還是要執行的。

    龐泰心裏反複醞釀著他的方案,這時也是歎口氣,道:“散會吧。咱們再議。”

    …

    …

    時間很快就到傍晚。龐泰本身是軍事參謀出身,他帶著左路軍橫掃,慢慢贏得軍中上下的尊敬。

    此刻他身邊有一個警衛旗保護他的安全,隨帶著還有兩個親衛照顧他的起居、生活。

    因為張昭以身作則,縱然俘虜中有不少頗具顏色的女子,但明軍大營之中是絕對沒有出現女子。

    龐泰正思考著他的難題:後勤壓力,還有遠在七八百裏之外的福餘衛殘部。

    要“抓住”福餘衛殘部,隻能用騎兵。而且,還必須出其不意。否則八百裏的路程隻要暴露足夠讓對方轉移的。

    就在龐泰正獨自思考著時,從吉林鎮而來的一名信使到來,將張昭最新的書信帶來。

    書信中講了張昭兩點意見。第一,他準備以利益誘使虎爾哈部出兵協助明軍攻打東海女真其餘部落。條件還是和當日許給海西女真的一樣。可以將俘虜、財貨拿來交換。但是土地必須移交給大明。

    他準備對虎爾哈輸入奢侈品:高度白酒、棉衣,瓷器、玻璃、鐵鍋。

    第二,鑒於這個目標,因而他征詢左、右兩路大軍將領的意見。是打一打虎爾哈部示威,再談判。還是直接談判。

    為此,他決定目前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消化剿滅烏拉部帶來的戰爭紅利。

    明軍的後勤將會在兩三個月內得到基本的改善。新軍營後勤主管兼軍法主官林文寧將會協調幽州商行、國泰商行運送大量的物資前來。

    同時征詢左、右兩路大軍的意見,是否要更換手下的軍隊。防止士卒勞師遠征,產生思鄉情緒。

    龐泰仔細的閱讀完,拍著桌子道:“好。”心中的計劃猛然成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