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確實給各部貴族留下一些利益。就是之前他授意趙師爺給四部首領的那些話。

    把四部的人口限製在一縣之內,是因為他最多隻會給這些一個典史當當。

    這個官位給出去,以當前大明的交通、通訊條件,多半是世襲相傳。而且這些貴族的後代們讀書,通過後軍都督府的考試,吏員、主薄、縣丞這些職務也會被他們當地的大家族把持。

    試問,這樣的情況,張昭怎麽可能允許他們掌握太多的地盤。限製在一縣之地已經是他容忍的極限。

    現在大明都在講究家族、鄉黨,何況這裏是更加危險、無序的關外?更是要講部落、血脈、親戚這些東西。朝還有宗族勢力呢。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呢,要這些利益有這位庫門首領的那麽好,那是在扯淡。

    對於各部的貴族們來確實人身、財產更加安全,可以積累,傳給子孫。但是同樣要受大明律的管轄啊。

    最直觀的感受是,不改土歸流,他們這些貴族是話事人。改了之後,大明朝廷才是話事人。

    所以啊…,利益是肯定受損的。

    張昭點點頭,表示對庫門的判斷的認可,道:“你們輝發部既然決定受大明的管轄,按照我出關前定的規矩,要出兵、出糧、出民夫。隨大軍行動。你能出多少?”

    庫門心裏明白,這是對輝發部配合的獎賞,否則就是直接征發徭役,想一想,按照部落力量的八折報出來,“大帥,輝發部能出兵兩千五百人。民夫一萬五千人。糧食、牛羊約十萬石。下官鬥膽問一句,大帥征討完烏拉部和福餘衛後就會收兵嗎?”

    張昭搖頭,直接告訴庫門他的目標,“不會。我會在今年之內,打到三江平原去。也就是東海女真的地盤。那幫女真不服王化,身在奴兒幹都司之內,竟然敢不向大明朝貢,簡直是無法無。”

    庫門就懂了。心裏高興又犯愁。

    高興是出兵肯定有收益。而犯愁是輝發部作為後勤供應基地的話,那壓力可就大了。

    …

    …

    張昭和庫門聊完,一頓飯吃完,庫門得到張昭的實話,識趣的告辭,趕緊回去布置。

    張昭則是喝著茶,等親信們都吃完晚餐,這才征求眾人的意見道:“我打算分兵。”

    這話一出來,引得第一次聽此事的幾人臉色微變。

    王武勸道:“相公,如今局勢大好,隻需要匯合輝發、葉赫兩部的兵馬,直撲烏拉部的烏拉城就行了。”

    張昭坐在木椅中,道:“那得打到什麽時候去?現在已經是五月。我們距離三江平原還有將近一千二百裏。關外到九十月份就冷的無法作戰。我們隻有四個月的時間。

    所以,我打算以逍遙為左翼,我居中,再分兵為右翼,滅掉烏拉部和福餘衛。泰,你願不願為右翼總指揮?”

    龐泰先是呆住,隨即激動的臉都變得潮紅,站起來道:“少爺,我一定為你橫掃烏拉、福餘兩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