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判官先將公文交給大帳中的幕僚趙子龍,再將王承裕的書信交給張昭,坐下來話,“大帥,王老大人攜下官等兩百餘人於四月三十日抵達沈陽城。下官五月初一自沈陽城出發。共帶來一百名吏員。”

    張昭坐在書桌後,點頭道:“不錯。”轉頭吩咐道:“曼成,你帶人去輝發部,通知庫門來見我。駐守在輝發城中,做好先期治理的準備工作。”

    剛才張昭沒勸動,便放手讓高一典去前線闖。其實去輝發部還是有一定的風險。萬一又發生哈達部那樣的事情呢?

    高一典敬禮道:“是,大帥。”雄心萬丈的帶人去了。他這個年紀,正是憧憬著建功立業的年紀。才十七歲啊。而且經常接觸張昭麾下那些經過戰爭曆練出來的將領,心氣正高。而對在後方報紙工作的戀人的擔憂自然是很不以為然。

    張昭吩咐完,再對車判官道:“官吏又不夠啊。要在遼東這裏搞一次考試啊。車判官,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建州女真這裏的後勤就要靠你規劃了。”

    開原參將方興早就派人送來消息,葉赫部上下極其的配合。他已經往鎮北關增兵,以防萬一。

    張昭的這幾個名字,都是大明要新占、消化的地盤。三四百裏的地盤,都要納入後軍都督府的治理體係之下。同時,為大軍提供糧草、民夫。

    車判官趕緊起身拱手道:“下官定不負大帥所托。”

    …

    …

    輝發城距離梅河口鎮大約四十裏。

    張昭手底下的軍隊有遼陽左、右衛計四千餘人,新軍營主力團劉二狗所率領的四團,輔兵二團,寧遠軍三千人。合計總兵力9800人。

    這段時間在梅河口鎮修整,張昭抽調沈陽、鐵嶺兩衛的精銳,將死傷一千餘人的缺額補滿,還有沿途駐守各城池的兵馬約兩千人補充滿。各作戰部隊目前維持著滿編狀態。

    同時,張昭又給李逍遙送去三千人的兵力補充。李逍遙還將率部以滾雪球的方式往北進攻,作為大軍右翼。

    此外,外加張昭身邊帶著的親衛連,騎兵連、斥候營,火炮營第一連,輜重營第一連、第二連。

    所以,張昭身邊的軍隊合起來有一萬一千餘人。幕僚和參謀人員約五十餘人。征調的民夫絡繹不絕,來來往往,大約有兩萬餘人。騾馬將近一萬匹。

    整個輝發部估算人口約有七八萬人,帶甲之士三四千人。這樣的實力在明軍麵前不堪一擊。

    即便是輝發部後麵,盤踞在今黑龍江、吉林一帶的哈達部,麵對這樣的實力也是不堪一擊。

    傍晚徐徐的來臨。明軍的營地中苦艾的味道燒得到處都是。高一典帶著五個吏直接進輝發城,膽氣很壯。而輝發部的首領庫門則是連夜奔馳四十裏,趕來大營求見張昭。

    張昭在帳中接見他。正好在吃飯,張昭就道:“二,給庫門首領來一份晚餐。”

    庫門第一次受到這種優待,頓時就熱淚盈眶,捧著鐵皮飯盒,哽咽的道:“謝大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