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瘋狂的數字。但如果對標大明朝各衙門裏的吏員的話,其實也還的過去。

    後軍都督府要負責的地方很大啊。興州府、永平府、大寧都司。

    而且,在試行改革衛所司,以及薊鎮軍改革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發生貪腐的行為。這基本不用問的。大明朝的官吏節操值低的可怕。連大明朝的“宰相”們都在公然收受冰敬、炭敬,各種外官進京的土特產。

    所以,自去年工作開展以來官吏都有不少“損耗”。後軍都督府采取的是高薪,而內部的處理也是很嚴格的。

    第一,罷免官職。第二,追回贓款和後軍都督府的損失。第三,送相關人員到遼東屯田。最少五年才能成為“自由民”,和張昭處理騰驤四衛哪些兵油子是一個規格。

    …

    …

    關於衛所改革、軍製改革,這基本沒有什麽好強調的。基本都用文件下發。

    第一階段的衛所改革,主要是登記個人信息,建立戶籍。第二階段就是分配田地。

    軍事改革的第一階段,很明確,在清理空餉、裁撤老弱中表現出色的軍官將會得到去位於京師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的資格。

    第二階段就是把剩下的士卒進行整訓、整編。

    遼西走廊這裏,山海關是由薊鎮軍負責把守的。因此,隻有兩個參將。分別是寧遠參將、錦義右參將。

    寧遠城就是明末袁崇煥轟死老奴的地方。寧遠大捷所在地。

    錦義右參將所轄的就是廣寧城(錦州)。

    額外一句,打開地圖看一眼,寧遠大戰時確實凶險啊。錦州丟掉,遼西走廊的長度都被壓縮至將近一半。

    遼西走廊裏的軍隊,張昭開完會大致統計出來,兵額是六萬多人。實際隻有4萬人左右。

    淘汰老弱,估計剩下來的青壯隻有兩萬餘人。

    這些人將會在廣寧城中參與集訓。由新軍營的軍官負責培訓。屆時,軍官肯定是由新軍營抽調。火器軍一萬,騎兵兩千,步兵八千。

    張昭“期待”著遼東都司的將校們給他一個驚喜,當然是要多招士卒。

    這個配比,倒不是張昭不想訓練足夠多的火器軍隊,而是後勤跟不上。不僅僅是燧發槍的供應問題。還有紙裝彈藥的製造。

    火器軍隊的訓練,肯定是要用子彈喂的。他現在哪裏有這份財力?

    軍中的大會開完,將校們都回各自的駐地執行,個個興致高漲。

    軍權暫時會被被剝奪不要緊。火器軍隊的軍官傷亡率是非常高的。到處都缺軍官。即便不打仗,接下來遼東鎮還有紙麵上十五萬大軍要整訓,有的是位置等待著他們。

    二十二日下午,張昭在廣寧城中和錦義右參將楊鄉在軍營中查看整訓事宜時,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大帥,建州女真蘇護部反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