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通往出海口津衛的道路就是這邊啊!這是深層次的理由,淺層次的就是運河在這裏。物資流通、交通方便。當然要優先發展城東的區域。

    比如:即日起廢除工匠匠籍的聖旨將會下達。但正在服役的工匠需要在給大明服役三年才能脫籍。

    其實就是為培養徒弟做準備,留出一個緩衝時間。

    比如:張昭所建議的新的都司衛所製度批準在北直隸、遼東、大寧、宣府執行。

    即以後軍都督府領戰區。下正好劃分為五大戰區。以各都司為軍區,設總兵。在各府、縣設衛所,隻留一個框架,專職負責招募士卒、士兵退役、撫恤等事務。

    等一項項的議題通過後,弘治皇帝宣布散會,禦駕先行往宮中而去。朝臣們則是一個個的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過的話,是要負責的。

    張昭留在最後簽名,然後給留下來等著的禦馬監太監李榮喊住,道:“張伯爺稍待,中午一起喝一杯?”

    張昭要負責整編京師中的明軍。禦馬監下屬的騰驤四衛目前有近四萬人。糧餉由弘治皇帝的內帑支出。這肯定是要裁撤的。

    李榮想和張昭談一談。這事涉他的利益。擁有五千火器軍隊的禦馬監和擁有兩萬火器軍隊的禦馬監是兩回事啊!

    張昭拱手一禮,拒絕道:“在下情緒不佳,稍後在和李公談整編換裝的事宜。”

    他現在去和李榮談,那還有什麽主動權?

    李榮看了張昭一眼,略有些不滿,點點頭,“好。”

    …

    …

    正月二十日禦前會議的各種決議,很快就傳遍京師。繼而跟著京中的報紙迅速的傳向北直隸,下。

    其種種決議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資源法。比如:銀元的推行。

    但是,現在大明京師的輿論的關注點其實不在這上麵,反而是禦前會議的各種細節被流露出來,傳得沸沸揚揚。

    根據報紙行業的約法三章,禦前會議上的各種消息肯定是不能見報的。但是這不妨礙眾人口口相傳道消息。

    畢竟,當日列席會議的人不少,有翰林們,還有司禮太監、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等人。

    報社鎮上就是各種流言的集散地。

    “聽聞,張伯爺都給圍攻的懵逼了,當場一句話都不出來。”

    “嗨,謝閣老那口才,誰被他堵著話,能不懵啊?”

    “李閣老都直接放棄對張昭的支持。”

    “事關朝廷大事,些許私交自然就顧不上。你們數數,張昭身上掛著多少職務,他要是有異心。這還了得?”

    傍晚時,“下班”回來的王娘子聽流言聽一下午早就氣飽,到書房中找張昭。

    張昭正在書房中書寫。

    王娘子站在門口,看著他坐得端正身姿,明亮的燭光下他姿容俊朗,神情平靜,眼淚不爭氣的流下來,哽咽的道:“夫君…”

    張昭正在整理他的思路,聽到門大開的響聲沒有停筆,這會抬起頭,見王娘子哭起來,立即就知道,她應該是在報社鎮聽到風言風語,笑道:“傻妮子!”

    定西候蔣驥真的是他的反對者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