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京師內外一片過年的氛圍。城北的安鎮中車來車往,喜氣洋洋。

    安鎮距離城隻有兩裏路,隨著京師人口的增多,這裏的人口也在逐漸的增多。

    寒風吹著庭院裏的棗樹。

    張昭招待著來訪的李幽喝茶,“子遠近日可好?”兩人分賓主坐下,茶香嫋嫋。

    李幽還是那副獐頭鼠目的模樣,隻是身上的服飾、掛件都換成名品,脾氣一如既往,笑著道:“當然是極好的。子尚兄如今名震下,我作為你的舊友,在京中豈有不好的?”

    這話的!張昭笑一笑,喝著茶。

    李幽不以為意,道:“我昨晚和公昭兄在教坊司喝酒,才知道子尚中午去過老師家。所以今日上午前來拜訪。”

    張昭點點頭,“嗯。”認可李幽有隨時來見他的權力。

    李幽微微沉吟片刻,道:“子尚,你不在京中有三個月,京中有些歪風邪氣。你要留意一二。”

    張昭將汝窯茶杯放下,看著身材短的李幽,問道:“你是之前被謝閣老壓下去的事?”

    李幽搖頭道:“不隻是這一股風氣。”對張昭起原委,“所謂‘莫讓儒冠誤此生’,這最開始是文學報的編輯在批評你,不過他們文章寫的文縐縐的,在京師、北直隸的銷量很低,並沒有引起什麽浪花、風潮。

    後麵主要論道報在批評你。他們一動,便有幾家報紙跟進。調門越來越高,直接把你推向儒門的對立麵。甚至還收集了你的一些資料。譬如新軍營初級學堂的物理教材和張家私塾的自然教材。

    邸報把這些資料當做學術論著,刊登了幾封批評的奏章,署名是翰林院裏的。這隨即引起軒然大波。邸報的威力你知道的,後麵是謝閣老出麵才平息。”

    張昭第一次聽到完整版的整個事件,微微沉吟著。

    這並非是他不重視京中的情報收集,新軍營對內搞情報活動肯定不行,很犯忌諱。但是以新秦伯府的名義,收集京中報紙上的信息,這不會有任何問題。

    隻是當時他還在燕山山脈中,消息不通。再後麵就平息,這些消息便沒有把消息送過來。

    而張昭一聽這消息,在心裏盤算一下,和他當時聽王華過後猜測的“敵人”大致差不多。

    李幽豎起手指,數道:“子尚,你看看這裏麵的問題。第一,士林中切切實實有一批人對你有意見。而且是最頑固的那一批人。嗨。這些人。

    近日,我聽人江南那邊的報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僅僅是金陵,現在都有快十三家報紙。隻要還是受製於沒有買到國泰商行的印刷機。

    如今報紙風靡下,白話文和標點符號都跟著推廣開。如今這些人還死守在報紙上湧文言文寫作,鼓吹‘風必秦漢,詩必漢唐’,你,這些不是老頑固是什麽?”

    張昭就笑起來,插一句,“李閣老怕是極喜歡你這一句的。當然,他應該不會提倡白話文寫作。好,你繼續。”

    李東陽李閣老在文學上的派係是茶陵詩派,執掌下文壇之牛耳。而李夢陽這批人(前七子),他們是古文派係,屬於另外一批人。雙方是不大對路的。

    文人相輕,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傳統。不要以為大明朝的文壇就是一團和氣。那怎麽可能?

    我們之所以了解的不多,那是因為滿清修史,把明朝貶低的如同一個垃圾國度,怎麽會幫大明去宣揚她璀璨的文化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