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道:“既然要鑄造銀元,臣想將陛下的頭像印在銀元上。讓大明百姓都能得見顏。”

    弘治皇帝就笑起來,用手虛點著張昭,“你啊…,拍朕的馬屁不是?咱們君臣之間那用的上這些?廢除工匠籍貫一事,朕心裏有數,年後即會和幾位先生商議。呃…,有幾個百姓手裏能有一兩銀子的?”

    話是這麽,但其實沒有拒絕。

    九千歲都知道立生祠,其實在“不朽”這種事情上,皇帝其實也願意的。銀元這個方案其實很巧妙。

    當然,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名字比屍首爛的更早。

    張昭吹捧道:“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大明的百姓日後肯定能用的起弘治銀元。”

    弘治皇帝興致勃勃,和張昭討論了一會鑄造的技術問題,禮法問題他回頭再和閣臣掰扯,隻要他表露出意願,想來內閣的三位先生不會在這點事上拒絕。

    張昭見進宮的事情的差不多,話題一轉,道:“陛下,臣之前在京中時去京西閑逛過,那裏山水景物極佳(圓明園)。非人臣所能擁有。不知道陛下有沒有興趣在那裏蓋一座夏宮。待夏季時到那裏避暑。”

    弘治皇帝沒有第一時間拒絕,略作沉吟。這就是大筆銀子在手中的底氣啊!

    按照弘治皇帝的習慣,對這種“傷財”的工程,向來是非常抵觸的。但是和張昭聊過幾次,對這種可以拉動內需,消化勞動力的工程其實並不怎麽抵觸。

    當然,首先得保證是用他的內帑,不是用國庫。其次,不能用徭役的形式征召民夫和工匠。那他和昏君沒區別。而是用張昭的辦法:給錢。

    這“散財”的方式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他把銀子拿來賞賜給某個權貴或者把銀子存儲耆老,效果要好的多。

    張昭道:“陛下,臣先令國泰商行把精華之地圈起來。建造之事,可以慢慢來。日後陛下在夏宮避暑,臣過條街道就可以進宮見陛下。”

    弘治皇帝給的笑起來,“那你就是為進宮方便勸朕大興土木?夏宮?你那新府邸沒五十萬兩白銀就難以達到效果。朕可沒你有錢。行吧,你先把地圈起來。朕現在西苑這裏試試,看看是否如你所有拉動經濟的效果。”

    張昭笑道:“臣豈敢騙陛下?”

    他昨晚上在家裏看新府邸的地圖和進度,看著旁邊圓明園的“舊址”,心裏想了想,給弘治皇帝提一提。夏宮,這真不是人臣所能住的。

    把皇家園林建在自家府邸隔壁,這也算是一種低調吧。

    弘治皇帝點點頭,交代道:“厚照最近在宮裏待的不耐煩,你帶他去你的府邸去轉轉。省得他老覺得韃靼的帳篷好看。”

    這是極其親近的意思。

    張昭道:“臣遵旨。”

    當下辭別弘治皇帝回家,就等著新年的到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