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後生”擺出這麽個姿態,這幾個鄉老還是很受用的。你一言我一語,慢慢的起來。當然,張昭頻頻的勸酒功不可沒。

    一名老人道:“大帥,如今鎮上的治安不太好。煤礦裏新來的生人太多。鎮公所管不過來。”

    “大帥,像狗剩這樣的孩基本沒人帶。能不能給娃娃們建個學堂?”

    “我們這些老骨頭也想做點事。不能剛過幾好日子就忘本。萬一地裏收成不好呢?可這成立都是力氣活,咱們能幹什麽呢?”

    零零種種的意見不斷的被提出來,一直聊到中午,張昭宴請五名鄉老,還有等候著官吏們。

    午飯後,張昭把官吏們都打發散去。隻留胡鎮長在這裏聽候差遣。

    米酒有些上頭。張昭靠在堂屋裏的木椅中,手撫著額頭,問道:“德瑜先生,現在對治理開平可有想法。”

    衛孚拱手道:“大帥這個調研真是好辦法。下官剛剛都記錄了。主要問題集中在治安、教育、灌溉等等方麵。千頭萬緒,下官還需要好好理一理。”

    張昭笑著點點頭,道:“還有衛生、醫療,就業,生活物資的欠缺。如瓷碗、鹽等等。這都是你所要留意的問題。我看啊,一個五年任期,你未必能解決。”

    衛孚剛剛也看到那些來送東西的村民,心裏被震撼了一下,這會兒慨然的道:“五年不行那就十年。下官一定會把這裏治理成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樂土。屆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張昭就拍一下木椅扶手,“好。”

    這個主官算是敲定下來。

    其實治理開平這裏,難也難。畢竟是才開始,千頭萬緒,種種工作紛至遝來。簡單也簡單,這裏直屬後軍都督府,沒有任何的官場掣肘。

    大事務基本可以自決。

    張昭就是看中衛孚的人品、操守,才選中他來主持此這裏的事務。

    開平這裏算是敲定,等待時間的發展就好。

    …

    …

    月夜裏,寒氣陣陣。龐泰、王武、高一典幾個忙到深夜才回來。他們都往來送東西的百姓家中“回禮”:都是一袋袋的糧食、布匹。

    新軍營不準收百姓饋贈的。這是紀律。張昭不會違反。東西退是不可能去退的,那就“買”下來。

    軍靴踩在夜裏凍硬的土路中,王武吐出一口白氣,“我要是能有相公這樣,得到這麽多人發自內心的尊敬,這輩子就值了。”

    龐泰笑道:“二哥,你這要求也太低了。咱們新軍營裏不是教了?我們存在的意義,要讓大明的百姓都擁有活著的權力。就是讓老百姓有飯吃。

    但是,還有多少大事等著咱們去做?我們還要北征大漠,抵達烏拉爾山,勒石記功。

    我們還要去看北冰洋的極光,是不是晝夜半年交替?

    我們要東征東瀛,征服大海,去看那遙遠的新大陸。

    我們要下南洋,滅掉那些撮爾國。看看西洋來的番人到底什麽模樣?

    我們要收複西域,打下河中。到兩河流域看看一那同樣輝煌,古老的波斯文明。”

    王武笑一笑,抬頭看著滿的繁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