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和朝堂袞袞諸公談的條件:開發遼東、大寧都司舊地,給大明新增二十萬戶繳納皇糧的百姓。

    但,在屯田的早期開發階段,行政權歸後軍都督府,方便集中力量辦大事。回頭整體移交給朝廷。朝廷會在當地設府縣治理。

    當然,先期在各府的衛所土地分配下去,這些戶數就直接轉交給當地的府縣衙門。

    因為這些地區都有官府管理。後軍都督府沒有必要再留人員,增加行政開支。

    根據改革司的估算,北直隸幾個府中的衛所土地分下去,可以先期“交付”三萬戶。

    大雪之後,如同一個巨大的工地般的開平中屯衛都停頓下來。

    張昭到縣衙裏,林文寧和董朗帶著幾個副手正忙的團團轉。方儲這兩休假。

    一場大雪在文人墨客眼中是詩情畫意,在日常生活來就是各種不便。

    而且,作為官府還需要去查看治下百姓是否有凍死者。好在開平這裏是產煤區,凍死的情況很少。反倒是煤炭中毒的情況出現幾起。

    二十萬人口的城市,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算罕見。

    張昭作為主帥,平常並不來縣衙這裏。這會露麵,給林文寧抓著連開幾個會,解決一些日常的問題並提出他的建議。到中午時,在縣衙後用餐。

    開平衛縣衙的食堂和後世的食堂差不多。

    張昭、林文寧、董朗一些七八人進來用餐時,不少官吏都看過來。認出人群正中被簇擁著的年輕人就是新秦伯張昭。

    他們的大老板!

    目前整個管理體係都是在後軍都督府之下的。而張昭是後軍都督府的左都督。

    林文寧扒著米飯,道:“相公,開平衛這裏事務繁雜,缺少一個有才幹的主官。當年,我做夢都想著治理一府之地。現在是精力不夠用。”

    他是吏出身,按照大明朝的官場潛規則,致仕前能做一任知縣就算是祖墳冒青煙。

    但現在他光是梳理新軍營的後勤、兵工廠、軍法官這些事務就忙得難以分身。對治理二十萬人口的城市有興趣亦不可能放棄在新軍營中的職務。

    張昭道:“嗯。這事我想想辦法吧。挖一個人才過來。”他心裏有一個人選。

    諸多事務,其實歸納起來就是一條:開發、建設、管理開平中屯衛,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集港口、煤炭、基建、鋼鐵、農業於一體的新型城市。

    他這兩過來看看,是擔心大雪造成惡劣的傷亡事故。其他的具體事務,他其實並不大上心。

    勞心者治人。

    張昭對董朗道:“元明,過兩雪停了,陪我去鋼鐵廠轉轉。”

    開平衛鋼鐵廠在改進煉鋼法,練出一批好鋼,用途製造雁翎刀後,需要兼並其他鐵礦山。他很關心鋼廠的生產、擴張、研發。

    董朗趕緊道:“好的。”

    …

    …

    初十的上午,大雪融化。張昭坐著馬車,在董朗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開平衛鋼鐵廠視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