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張昭親衛、騎兵連、斥候營,炮兵營、後勤營、後軍都督府、幽州商行的代表。以及真理報社的記者宋興啟。

    高高的戰後紀念碑已經豎起來。基座上銘刻著記述此戰的字句:弘治十五年十月初八,大明新軍營一團、二團、四團、七團、八團、九團與兀良哈種朵顏三衛會戰於此。

    我軍大獲全勝,斬首兩萬餘級,俘獲無數,光複大寧都司故地。吾至,吾見,吾勝。英勇的大明將士永垂不朽。大明萬歲!

    弘治十八年冬,立碑記之。”

    紀念碑的左側,被張昭召來的遼東諸將五百餘人列成方陣。再往東是陸續抵達的奴兒幹都司下屬衛、所的胡酋們。

    軍樂隊奏起哀傷的曲調。

    張昭獨自上前,在萬眾矚目之下,向紀念碑三次鞠躬行禮。然後,麵向眾人,道:“我給遠道而來的諸位展示一件東西。”

    隻見青壯們、新軍營的輔兵團動起來。很快在紀念碑的側方,峽口的另外一側便壘起來一座京觀。

    石灰的味道飄揚。全場雅雀無聲,連呼吸聲都變得細微。

    韃靼永謝布部萬戶太師亦不刺的使者、兒子沙拉夫看著這一幕,腿有點發軟,喉嚨發幹。

    張大帥,給遠道而來的諸位展示…,這都包括誰?應該不包括他們吧?

    女真部的首領、頭人臉上俱是微微發白。這已經不是下馬威了。而是赤果果的威脅、震懾。

    海西女真哈達部的首領多羅心中歎口氣,這位張大帥果然如傳言中的一模一樣啊。他們…這些侵犯過大明的女真部該何去何從?

    布耶楚客臉上鐵青。

    完顏部的錫寶齊低下頭。

    其餘諸部個個臉色難看。

    張昭在紀念碑下環視全場,目光犀利,揚聲道:“今,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悼念為恢複大寧都司死去的將士們。願逝去者安息,願生者繼續奮鬥不息。

    朵顏三衛犯大明地境,驚擾子。我奉大明子之令征討。賴子洪福,諸將士浴血奮戰,得以取勝。

    今,我,張昭,大明新秦伯,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征虜前將軍,在將士們的英靈前,昭告下諸國:明犯大明者,雖遠必誅!大明不可辱!

    大明萬歲!”

    張昭振臂高呼,回應他的是所有明軍的高聲呼喊“大明萬歲!”

    這聲音在山間回蕩。

    這號聲在大地中激揚。

    這呐喊在人心中衝擊。

    大明,萬歲!

    …

    …

    龐泰站在軍陣之中,跟著他的領袖振臂高呼,心中熱血激蕩。他想起戰死在西北的父親。想起平日裏在新軍營聽得耳朵起繭的“愛國”兩個字。何以謂愛國,當是此時!

    他想起在九月底大雪的困境中,那傳唱全軍的歌聲,“一呼同誌逾十萬。”當是此時!

    十六歲的青年,未來的將星,於此時淚流滿麵。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中華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