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梁頓時嚇的癱軟在地。自出關以來,他的複仇大計屢屢出現挫折、問題。他也沒想到他今晚隻是大吼幾聲,竟然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這時,一直跪著的吳忽而道:“大人,人有話要。人三人是明人的間諜,特意帶來消息迷惑大人的判斷。人願意投降,為大人效力。”

    “吳,你…”韓梁的怒火再次從心底衝起來,伸手指著他忠心耿耿的長隨。

    滅裏哈哈一笑,“很好。”

    他戰敗正需要一個借口。而這個借口,被這個青年很完美的送到他麵前來。

    再一刀,將韓梁殺掉。可憐韓大少報複張昭的“雄心壯誌”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命喪黃泉。他死在了他想當狗投靠的主子手中。

    然後,命人將吳作為他的奴隸帶下去。

    至此,出塞的三人其命運就此截然不同。

    …

    …

    燕山山脈中的秋雨下了一夜,在第二的中午時逐漸變。

    在初戰告捷的文書還在順府的道路上狂奔時,古北口內的各種後勤人員開始冒雨出發,和前線恢複聯絡。

    傍晚時分,位於今灤平縣的鎮中,到處可見明軍的傷兵、青壯,還有往前線去的新軍營連隊。

    真理報社的隨軍記者宋興啟在衰敗的鎮中茶館中喝茶。是茶館,其實就是用繩索在柱子上拉起一塊隔水的氈布,擺幾個桌凳,就成了茶館。

    宋興啟今年三月份畢業於新軍營初級學堂,是第一批畢業生。他們本來有六個人在報社中做事。如今趙統和張靜去了遼東的真理報分社。

    還有兩名同學被抽調到國泰商行做事。國泰商行的攤子鋪的很大。隸屬於後軍都督府的幽州商行,現在還和國泰商行是一套人馬。

    還剩下他和一名女同學在報社中做事。他因為是男生,被派出來,實事報道這次張伯爺剿滅朵顏三衛的戰爭。他的稿件將會直通報紙第一版。

    “這位兄弟請了。”宋興啟十七歲的年紀,客客氣氣的和一個桌子上喝茶的三人搭訕,聊起前麵戰爭的情況。

    “這場雨沒下好啊!不然,現在都打到朵顏城去了。大軍都停下來。”

    “嗨,不朝廷大軍走不了。咱們這些吏一樣的難受。早點把韃子都趕走,咱們勘探隊也安全。”

    “話韃子真是差勁啊。燕山這裏的土地肥沃,他們卻用來放牧,真是腦子有病。就我的眼光來看,這裏至少能開墾出五十萬畝以上的良田來。”

    宋興啟等人閑聊著,旁邊幾人也加入進來。他們的身份分別是:真理報的隨軍記者、由新軍營中調任薊鎮軍中的軍法官、改革司的兩個吏員。他們來勘察良田。

    還有,兩個剛剛通過後軍都督府招考的第一批不入流品的官,他負責陪著工部的工匠、吏員們在興州這裏勘探礦產。最主要的任務是找金礦、銀礦。

    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宋興啟(記者)、朱奕霏(軍法官)、李晟(改革司吏)、瞿嘉(後軍都督府官)、陳渠(工部工匠)。

    在這場戰爭之中,他們在此相聚。相信在時代的洪流中,在這場必將銘刻在史書中的戰爭裏他們還會相遇在戰場的各個角落。

    此時,他們因為初戰告捷,他們都非常看好朝廷大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