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張昭未來的仕途,真的有可能是老老實實在遼東種田,二十萬戶自耕農不是那麽好增加的。別想再折騰其他的花樣。譬如,不久前折騰出一個城東警察局出來。

    估計也是因為這件事,張昭得罪了劉首輔。畢竟當時內閣都已經票擬。

    劉大夏跟著道:“陛下,臣以為劉閣老所言極是。”

    謝遷道:“臣附議。”

    跟著,幾名大臣紛紛表態,“臣附議。”

    簡直和網絡上保持隊列一樣。

    …

    …

    英國公張懋看著這一幕,心中歎口氣,大勢已去。成國公朱輔,他根本就不看好。武勳之中好不容易出一個和他祖父一般的人物,卻遭到文官們的聯合壓製。

    眼前這一幕,根本不能解釋為張昭得罪首輔劉健,或者得罪的人太多。而是張昭之前為覆滅朵顏三衛要權太狠,引起文官們的忌憚!

    張昭神情冷峻的看著這一幕。

    站在角落裏的陳寬心裏搖頭。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張昭年紀輕輕,還真有幾分名將本色啊!可惜…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連滾帶爬的跑進來,跪在地上道:“陛下,薊州鎮緊急軍情。”

    眾大臣的目光頓時都被吸引過來。

    弘治皇帝身體微微前傾,“念。”

    太監念道:“末將所部於八月十八日淩晨三時許,於密雲縣石匣營以東十五裏鎮中伏擊越境朵顏衛騎兵得手,斃敵八十三人,約七八騎逃走。

    末將已經與古北口守將取得聯係。古北口參將譚範赴薊鎮總兵阮興中秋之宴尚未歸來。關口現由都指揮李秀鎮守。關外朵顏衛尚未退去。我部將提兵前移,增援古北口。請相公早做決斷。

    末將吳臣手書。大明萬歲。”

    太監念完,暖閣之中忽而一片寂靜。隻剩下燭光在熊熊的燃燒著。似乎能聽到那響聲。他茫然的抬起頭,正好看到弘治皇帝臉上逐漸擴大的笑容。

    弘治皇帝拍著桌子激動的道:“好!好!好!蕭敬,將這份軍報拿給朕看看。”

    蕭敬這老太監從燭光的陰影中走出來,路過時先對張昭善意的笑一笑,再去將太監手裏的軍報取給弘治皇帝。

    他很清楚,事情結束了。

    逃跑的七八名朵顏衛騎兵能翻起多大的浪花來?而新軍營千戶吳臣麾下最少一個營,去鎮守古北口,就算王子率大軍親至,也別想攻破古北口。

    廟堂諸公在這裏討論軍情,列出一二三條。然後對張昭喊打喊殺。結果,張昭的麾下已經將問題解決。這真是叫人情何以堪呐!

    司禮監太監陳寬看看興奮、激動、釋放壓力的弘治皇帝,再看看“古井不波”站立著的張昭。心道:你麻痹,又被打臉了。幸好爺們剛剛沒出聲。

    群臣中有些人發現,不知道何時竟然已經大亮。那璀璨的晨曦正在際邊噴薄而出,金紅的陽光從紫禁城的龍簷處透過來,將暖閣照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