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回京,現階段就是要補這方麵的功課。

    第一,整訓薊州鎮的軍隊,使其保持戰鬥力。第二,衛所沒了,要建立起健全的預備役製度,以求在戰爭爆發後,能夠迅速的動員,補入邊軍中。

    同時,還要為永平府移民、建設做好準備工作。

    接下來,他就有可能要坐鎮永平府。

    …

    張昭回到京中後,立即給朝廷上書。同時,還給弘治皇帝上了一封密折。

    偌大的王朝,橫貫東西南北。每都有無數的事情發生。在近一個與的時間後,關於剿滅朵顏三衛的新聞隻剩下的一點渣子沫,基本無人再談論。

    張昭的奏章第二到內閣中。奏章被中書舍人送到謝遷的值房中。

    明代在啟年間,內閣輔臣們是沒有明確分工的。奏章的分發很隨緣。但是,票擬權隻在首輔手中。基本上可以這樣看:內閣是皇帝的助手,其餘輔臣是首輔的助手。

    謝遷謝大學士把張昭的奏章翻了翻。張昭提了三條建議:第一,今後但凡涉及軍務的奏章,需要保密。不要讓六科廊房中的書手抄錄到報紙上。

    第二,有鑒於本月在薊州鎮見聞,奏請朝廷成立軍事學院,用來培訓軍中將領。

    第三,北直隸衛所即將裁撤,奏請朝廷批準在北直隸試行新的都司製度。建立完善的預備役製度。並詔令下百姓,具有義務服兵役的責任。

    “嗬…”謝遷不以為然的笑起來,叫來專門服務他的中書舍人,讓他先去和首輔大學士劉健的中書舍人(秘書)溝通一下。稍後得到答複,來到劉健的公房中。

    “劉公,你看看這封奏章。”謝遷將張昭的奏章遞給劉健。

    劉健招呼謝遷坐下,讓中書舍人給謝遷上茶,然後在書桌後麵看著張昭的奏章。

    明代的奏章都是非常扯淡的寫法。需要先從儒家經典中找到立論的根據,然後再牽扯出想談的工作。

    張昭的水平,自然寫不出這樣的奏章。他擬定大綱後,讓幕僚趙子龍幫著寫的。

    劉健時年七十歲,弘治皇帝即位之後他就以帝師的身份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弘治十一年為首輔。入閣十六年,常年累月的看奏章,早就輕車熟路。

    劉健看了一會,就提煉出張昭的意思,道:“於喬,你怎麽看張昭這本奏章?”

    謝遷毫不客氣的批判道:“誇誇其談,浮而不實。國朝至今,也未有奏章保密之事。第二條,這不能批。第三條,他的預備役製度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行的。”

    劉健沉吟一會,點點頭,“這本奏章你來票擬。”

    …

    …

    張昭給朝廷的奏章石沉大海,但是另外一件事卻是引起京中關注。

    繼在津衛開設分社之後,真理報又要在遼東都司所在的地點沈陽開設分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