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朝的商人如果止步於最西端的嘉峪關,那利潤是相當稀薄的。

    第二,造船術和航海術的發展,海貿逐漸的興起。別看明朝禁海,但此刻在東南沿海,明王朝和高麗、東瀛以及東南亞諸國的貿易往來很頻繁。

    別信我大清那幫沒卵子的文人寫的東西。明朝之強盛,物資之豐富,你以為是著玩的嗎?隻是,海貿的紅利,國家並沒有享受到。財富都給地方縉紳拿去了。

    第三,奧斯曼帝國興起。其於145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後,繼續擴張。十五世紀末,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巴爾幹半島、亞細亞,控製傳統的商輅,征收八至十倍的商稅。致使商路斷絕。

    順便一句,當前正是奧斯曼帝國吊打西歐諸國之時。當然,過一兩百年後,就反過來了。俄土戰爭不知道打得多熱鬧。到十九世紀末,奧斯曼帝國更是被人按在地上錘。

    在目前的世界地圖上,正處在大航海時代。弘治十五年是西曆150年。149年哥倫布發現新美洲,返回葡萄牙。好望角已經被發現。

    …

    張昭收回飄飛的思緒,回答道:“因為資源。”

    其實,句玩笑話,能通過互市貿易得到的,為何要兼並其土地。答曰:能搶,幹嗎要給錢?

    這不是張昭耍流氓。而是日後韃靼人幹出來的事。直接在互市中開搶。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豐富的資源。耕種確實不適合耕種。隻能放牧。且不漠北,就漠南(今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都聽過吧?

    金礦、銀礦儲量豐富。金礦688.86噸,銀48817噸。

    漠北更是蘊含著鐵、銅、鉬、煤、鋅、金、鉛、鎢、石油、油頁岩等資源。其中,銅礦儲量0多億噸,黃金儲量達400噸,煤礦儲量達000億噸。鐵礦儲量為0億噸,銀礦儲量7000噸。

    試問,任何一個知道這個數據的人而言,漠南、漠北之地要不要?

    張昭並沒有去給朱厚照普及工業時代礦產的重要性,而是直接道:“俗語:地上沒有草,地下全是寶。漠南、漠北有大量的金礦、銀礦、銅礦。”

    張昭經常在朱厚照麵前有聞所未聞的話語。兩年前,連世界地圖他都給朱厚照畫了一份,當然是很簡陋的版本。解釋,當然是古籍上看的。

    朱厚照對張昭的話並沒有什麽懷疑。一聽有金銀,眼睛放光,招手吩咐道:“老劉,去把世界地圖拿來。”有金銀,這個理由就足夠。

    劉瑾轉身去拿來一副地圖,兩個太監跟著抬來一張書桌。地圖在朱厚照和張昭麵前的鋪開。

    劉瑾衝著走到書桌前看地圖的張昭笑一笑,很真誠的笑容,湊趣道:“張伯爺,你真是博學。”

    他很認真的在和張昭搞好關係。剛才那一幕對他的衝擊有點大。不管怎麽,爺現在還沒登基,他確實不宜和張昭發生衝突。

    張昭笑笑,注目著簡單的世界地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