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沒有印刷更的麵值,主要是張昭在考慮防偽、流通等問題。100兩銀子,在弘治年間屬於巨款。能使用這樣麵值的銀票的人,肯定有防偽能力。

    否則假鈔流通起來,大明皇家銀行會被玩崩。

    現在明朝貨幣流通的痛點,不在於有各種各樣的白銀錠,幣值混亂。銀莊、錢號就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

    而是在於大額交易時白銀太重。數萬兩白銀,就得用馬車運啊。還有出遠門時攜帶不安全、不方便。商人、權貴們有異地通兌的需求。

    思緒在張昭腦海中一閃而過,對盧奉肯定道:“可以。就按照這樣去印製吧。”

    盧奉心中一鬆,笑著道:“好。”

    張昭忽而想起一件事來,“老盧,我前些去美食街吃酒,發現美食鎮那邊很有些繁華。可有什麽緣故?”

    大明皇家銀行的銀票,將會在美食街中流通。這是強製性的。當然,鑒於麵值,普通百姓是不會用的,主要是商家們不得拒收銀票。美食鎮委員會在收稅時,也會收銀票。

    慢慢的走出流通的第一步。

    盧奉當然知道怎麽回事。大明皇家銀行在美食鎮中就設有一個分行。神秘的笑一笑,“請伯爺容我賣一個關子。具體原因,這就要伯爺自己去看。”

    張昭就笑起來,伸手虛點一下盧奉,道:“行啊。反正我今沒什麽事。等會下午去看看。”

    他在最初的設想中,是想將美食鎮打造成為京城東的中高端商業區。而等美食鎮落成後,他再去看時,發現全是餐飲、日常商鋪。走的是低端路線。

    他也沒什麽法子好想,隻能默認。京師就算整個明朝的中心,但有錢人畢竟是少數。為此,美食鎮中的房地產開發都停止,留待日後。

    按照張昭的估計,美食鎮在建設公司兩萬多名工人分流之後,其畸形的繁榮就會消失。直到青樓、會館開業後,聚攏在城東的人氣才會慢慢的恢複。

    作為吸引客流“重頭戲”的教坊司分舵,在一個月之內,連室內裝修都搞不定的。少得半年。要到年底去。

    那麽,現在情況是怎麽回事?

    …

    …

    中午吃過飯後,張昭帶著丁讚,王武兩人,輕車簡行,和盧奉一起從城北繞到城東的美食街。

    午後時分,美食街中依舊略顯熱鬧。沿街各酒樓、酒館、食檔的生意都還不錯。

    和張昭前幾來知行酒樓吃慶功宴時大略差不多。吃飯的都是穿著短褂的青壯。

    偶爾還能見著一些四五十歲的長衫老者。

    明代的服飾規矩,衣服越長,越寬,身份就越尊貴。標準的就是明代官袍。

    “比不了棋盤街、崇文們外商業街那種京師真正的繁華去處。但另有一種市井生態啊!”

    張昭坐在清涼的馬車中,感慨道。

    盧奉嘿嘿一笑,道:“伯爺,你到前麵再看。”

    美食街呈一個“井”字型布局。張昭的馬車穿過這個“井”字,往東而行,就是原本規劃的商業娛樂區。

    迎麵而來,就是一股喧鬧的聲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