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昭在滿朝文武麵前露麵。他雖然感受不到各人的想法,但卻算是位列朝堂重臣之列,有博弈的資格。

    第二,張昭執掌新軍營,實力之強,冠絕明朝諸軍。想要投靠他的武將不少。

    明朝的武將們,不封爵的話,最高就是正一品的都督。這個都督是指的都督某團營。大部分將領都是總兵、副總兵、都指揮使這個級別。

    而現在,張昭可以擺在明麵是明軍中的大佬、山頭。

    五軍都督府現在雖然被兵部侵奪職權,淩駕其上,總覽全國軍事。但虎死架不倒,終究還是有些權力的。諸如:領軍作戰、軍隊訓練、管理屯田、掌管軍籍、推選將領等。

    後軍都督府分領留守後衛、大寧中衛、大寧前衛等衛所,並領直隸衛所、大寧都司、萬全都司、山西都司。

    別管那些拗口的衛所名稱。看主要地點。大寧衛在哪裏?永樂年間的靖難,四哥借寧王的兵。寧王的封地就在大寧衛。

    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統塞上九十城,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

    永樂元年,廢大寧衛,遷往保定。原地給朱四哥送給朵顏三衛當牧場了。朵顏三衛現在時常寇邊。

    萬全都司就是宣府。

    換言之,張昭的這個後軍都督,轄區是北直隸、山西、宣府的軍事力量。

    這個職務細究之下是非常有意思的。

    張昭不久前和王承裕翁婿倆,把順府和津衛的衛所當試點給改革了。下一步是哪裏?北直隸的衛所,現在就在張昭手底下管著。

    而和韃靼人的互市貿易,開市的試點就在宣府。按照張昭的建議,進行貿易的邊貿城要建在關外。即原大寧都司、大寧衛所在地。

    也就是,張昭可以考慮把大寧衛重新設置起來!這是他職權內的事。

    弘治皇帝和內閣商量後給張昭的這個官職,很有內涵啊!

    韃靼使團的圖魯、博爾哈等人歸心似箭,拿到簽署的貿易協議後,在十一日的上午就啟程離京。禮部安排人相送。張昭、焦芳等人並沒有露麵。

    圖魯、博爾哈、忽察帶著一行十幾騎和數輛馬車出城北,離開京師。馬車上是皇帝賞賜的“禮物”。其實,就是回韃靼“朝貢”的物品。

    這一次,禮部可不敢當冤大頭,按照張昭的建議,回的是價值千金的禦酒,無價之寶的《朱子集注》,玻璃製品、瓷器。總之沒有太多實惠的東西。

    博爾哈在禮部官員返回後,騎在馬上,看著巍峨的京師城牆。心情沮喪又帶著期盼。

    沮喪是因為,明人如此的強大,他們拿什麽去戰勝呢?

    期盼是他談成了一個合理的互市協議,回到草原上,是不是能把他的部落再擴大一些?

    “濟農,我們走吧?”

    圖魯狠狠的抽了馬一鞭子,往草原衝去。和博爾哈的感慨又不同。他充滿著畏懼和仇恨。

    互市協商的帷幕,徐徐的落下。最終的實施要等到韃靼使團回到草原上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