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談判落定,京中的輿論也轉過來。此時張昭心情輕鬆,要酒菜後,慢慢的品著。最近真理報直接印刷兩萬份,把論道報打的找不著北。

    但這應該差不多到極限。等“罵戰”完,銷量肯定會回落。京師兩三百萬人口,識字人口也就這麽多。報業想要大興,還得等基礎教育的成果。

    京師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經在招生。這不同張昭在南口村辦的私塾。也不同於新軍營初級學堂。這裏培養的是產業工人。確切的是印刷工人和紡織工人。

    其主要作用就是掃盲,並能夠進行簡單的讀寫。學製為一年。學費目前是免費,但畢業後要在指定的工廠中幹滿三年作為對學院的補償。當然,工作期間工資照付。

    第一學期招聘的學生數量為500人。年齡最為十五歲,分男女班。張昭可不想招十六歲以下的童工。這有一點矯情。按照明朝的情況,他把招生年齡設定為十二三歲最合適。

    俗話,半大子吃窮勞資。如果有這麽一個免費養兒子的地方,大明的百姓肯定會踴躍的送孩子過來。而女孩,以明朝的世情,十五歲嫁人的大把。

    但是,張昭終究是一個現代人。別人招不招童工,他目前管不著。他自己的工廠還是要講究一點。

    京師職業技術學院在真理報上打廣告後,目前已經招滿。男生約450名,女生約50名。還有一大批人排隊等著進來。蓋因真理報、論道報兩家報社的印刷工人月薪不低,比種地強。

    這座學院,將來比張昭之前創辦的私塾、新軍營初級學堂對明朝社會的衝擊要大得多。

    張昭想到這裏,內心裏推敲著。這時,焦芳吃著糟肉,看著樓下的市井景象,感歎道:“美食鎮越來越繁華啊!以後禮部對外的談判,要都是伯爺這樣談,那可輕鬆得多。”

    鴻臚寺卿柳淵借過話頭,奉承道:“焦老大人的是。下官先在這裏恭喜伯爺。”

    大明朝雖然文武殊途。而且存在著一條鄙視鏈。但是,鴻臚寺卿也不是什麽清流職位。柳大人拍拍張昭這個當朝紅人的馬屁,也沒什麽心理障礙。

    張昭笑著舉杯,和三人共飲一杯,道:“現在還早。咱們幾人要論功行賞,得等韃靼使團回到草原後,稅務司開始收稅後。大概要到八月份去。”

    幾人商業互吹,著朝廷論功行賞會派官位,還是其他。而後,張昭問王華道:“王學士,東宮近日在做什麽?”他最近有點忙,差不多半個月沒見朱厚照。

    王華一臉無奈的表情,也不好明,道:“東宮前些日子在宮裏胡鬧,被陛下責罰。正被楊學士督促學習。”

    張昭笑著點頭。這幾事務繁忙,沒顧得上朱同學。等明大朝會後要去見見朱厚照。看看他最近的情況。

    …

    …

    六月十一日清晨,弘治朝的百官在奉門進行大朝會。

    韃靼使臣要在朝會中接受朝廷頒發的旨意,將兩國的互市協議帶回草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