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裕坐在書桌裏麵,欣慰的道:“子尚,事情還真叫你給辦成了啊!”

    張昭站在書桌外,笑道:“終究還是子有進取之心。”

    王承裕對張昭不居功的態度很認可,帶著遐想的道:“京師這裏贖買銀子都交了。津衛那裏自不必。爭取在今年內把北直隸的衛所都給改掉。”

    既然接手了這件事,革除下衛所,為大明的軍製改革奠定基礎。他此生能做成這點事於願足以。

    張昭見王老大人幹勁十足,笑著道:“這要看老泰山的身體是否吃的消啊。”

    張皇後下了口諭。壽齡候府不再是阻礙。試行改革衛所司在京中的工作就告一段落。

    其實,張昭做廢除衛所這件事,就知道會有阻力。而具體跳出來是誰阻攔他則是未知。張鶴齡隻是個表麵旗杆人物,京中這段時間風波的幕後操縱是定國公府,徐光祚。

    而此時,此事結束了。

    出乎張昭的意料,先來繳納贖買土地銀子簽訂契約的,並非壽齡侯張鶴齡。反而是定國公府。隻是代表者並非徐光祚,而是他的一個弟弟。

    下午四點許,建昌伯張延齡代表張府來繳納銀子,簽訂契約。據張鶴齡進宮找張皇後去了。

    張昭拿到契約後,並沒有停留,把這段時間廢除衛所的成果帶上,徑直到宮中去見弘治皇帝。

    五月底正值酷暑。弘治皇帝移駕西苑。一幫文臣武將們等著召見。張昭再一次插隊,被司禮太監蕭敬帶著到含元殿的偏殿中麵聖。

    弘治皇帝一身紅色的帝王常服龍袍,白胖胖的,正歪在鋪著竹席的塌椅中,手裏拿著消暑的糖水。兩個太監正在幫他錘著腿和背。他接見大臣,要保持帝王威儀,需要挺胸收腹,坐的端端正正。長時間下來也累的夠嗆。此刻正在休息。

    待張昭見禮後,弘治皇帝臉上帶著隨和的笑容,隨意的道:“張愛卿來了,不必拘禮。給他端一碗銀耳湯解渴。”

    張昭明顯感覺到事情做成後,弘治皇帝對他態度更加親近。他這算是為弘治皇帝分憂。子隻做了一個默認的姿態。剩下的事情他都做完。而且,又很漂亮的處理了張鶴齡、張皇後在此事上的問題。

    “謝陛下!”

    張昭喝一口冰糖銀耳湯,透心的涼爽,確實讓他冒著烈日步行進西苑的酷熱都消退大半。言簡意賅的匯報道:“陛下,微臣將賬冊都帶來,請陛下過目。”

    這些銀子,戶部尚書侶鍾早早的就在朝堂上表態,這是戶部的銀子。

    至於為什麽張昭被論道報圍攻時,文官大佬不出頭。武勳集團內部的事情他們參合什麽?裏頭還夾雜著一批大宦官、皇親國戚。

    弘治皇帝點點頭,並不看賬冊,讓蕭敬把賬冊收起來,道:“卿勤於王事,朕心甚慰啊!禮部那邊有消息傳來。梁學士出使韃靼,帶著韃靼王子的使團,三日後即將抵達京師。和韃靼的談判,這件事由愛卿牽頭,和禮部一起去辦。”

    提出和韃靼人互市的是張昭。而以張昭年齡、地位其實不應該由他負責此次談判。參與是肯定夠資格的。但主持日常的談判,還差點資格。

    但是,弘治皇帝還是對張昭委以重任!

    張昭道:“臣遵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