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真理報下屬有大量的國子監生和京中落魄的文人當記者,提供自家的稿件,論戰起來,至少數量上站著上風。聲勢浩大。他們這邊的編輯部頗為精幹。把人都榨幹也寫不出六個版麵的評論文章啊!

    再比如,在真理報忽而加刊時,論道報下屬的印刷工廠、工人根本就沒法運轉起來。三一期是極限。再想要在之間加一期特別版,沒法排班。

    今他們幾個坐在這裏吃花酒,主要就是在討論這個問題。

    論道報,定國公府占六成的份子,成國公府占三成,英國公府占一成。

    其實,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問題:投入不夠。看看人家真理報多闊氣。就他和那幾個監生主編吃飯時了解的,真理報在兩個月內最少投入了三千兩銀子。

    張名尹雖然不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他上來就先擺困難,叫難處。

    朱鳳對這個套路還是很熟悉的,嗬嗬一笑,喝著就,看向徐光祚。他反正是股東。

    徐光祚心裏有些想法,但是高人在此,他也懶得動腦子,直接拱手道:“還請孟先生教我。”

    孟先生對張名尹隻會叫困難不大看的上,手握著酒杯,慢慢的喝一口酒,道:“現在論道報所暴露的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發行量。第二,報社人員不夠。這隻要針對性的處理就可以。”

    朱鳳頗有些驚奇的看這位“拿大”的孟先生一眼。此人很有兩把刷子。至少邏輯性非常強。

    徐光祚心裏得意,矜持的道:“朱兄,孟先生是當世大才。我能日夜聆聽教誨,實在是頗感榮幸。”著,問詢道:“孟先生,報社人員不夠,我們花錢去挖真理報的人手就是,唯獨這報紙的發行量改如何解決呢?”

    這就是核心問題所在。

    沒有發行量,你把報社人員招滿有毛用?會虧到吐血的。

    孟先生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品著酒。

    真理報的銷量達到近五千份,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報紙,除投稿人的文章外,其餘文章全部用的“白話文”寫作。這個概念,是張昭提出來的。

    所謂,白話文就是生活中的口語。平實、通俗易懂。

    而以他的眼光來看,真理報上記者們的文章,不能算純粹的白話文。隻能算“半文半白”,但即便是這樣,其閱讀的門檻比論道報低多了。這五千份報紙,不僅僅是官府、讀書人在訂閱,京中的商戶也在看。還有順府的土財主們。

    那些文章,常常不引經據典,再配上標點符號。不需要對儒家經典有多麽熟悉,隻要童生水平估計就能讀懂。

    然而,論道報卻又不能去學真理報。因為真理報刊登白話文,京中許多文人都羞於與之為伍,轉而到論道報上投稿。這幫人可是有話語權的。

    換言之,他現在要選擇要影響力,還是要訂閱量?

    孟先生斟酌了一下開口,道:“世孫,論道報若能學真理報的文章風格,銷量必然會上漲。其次,在下還有一個辦法。將報紙免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