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不管這“幹女兒”是真是假,當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這麽一個態度。

    結不結盟,張昭可以自己選。

    弘治皇帝沒有“拋棄”他,他在京師權力場中的地位就是穩的。三前,駙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訪,就送了一個十五歲的絕色侍女給婉兒。

    剛才蔣太監張府放風要買丫鬟,這其實不算放風。主要是京中幹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譽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麽一些人。而急切之間,肯定是尋不到合適的丫鬟人選,婉兒吩咐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會在京中傳開。有心人不難打聽到。

    現在選擇題擺在張昭麵前!

    蔣太監的話其實是的比較到位的。先問了一句“可曾買到合適的?”他即便拒絕,雙方也不會很尷尬。他今承蔣太監一個人情就是。

    張昭沉吟片刻,用尷尬的演技露出一個“欣喜”的神情,道:“哪裏買到合適的?我正愁這事。蔣公公這裏有合適的人再好不過。我厚顏再欠蔣公公一個人情。”

    演技什麽的,可以慢慢磨練,關鍵是要把這個態度展示出來。

    蕭敬,在涉及皇帝時是靠不住的。而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貌似也在對立麵。張昭又不傻,在這個時候拒絕蔣太監的“合作”。主席教導我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蔣太監頓時笑起來,拱手道:“張伯爺客氣。咱家晚上把人送過去。”著,告辭離開。

    …

    …

    張昭目送著蔣太監熟門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綠蔭樹林之中,繼續往北而去,準備回家。

    腦子裏回想著蔣太監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蔣公公結盟的事讓他感慨。這是一個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沒有被皇帝厭棄,有敵人,當然也有人願意投資他。譬如,崔駙馬這個牆頭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點,假設蔣公公今是來玩無間道的,送給他的侍女是一個間諜。但那又如何?

    且不他發現後,和蔣公公翻臉,蔣太監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處理這名侍女的問題。

    明朝是萬惡的封建主義社會啊!你別侍女,就是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財產。這侍女,他隨意處理都不違背大明律,並且不會受到指責。

    張昭感慨的是蔣太監這個人。

    蔣太監其實一直幫他很多。這個人情他是要認的。隻是前年十月他進東宮和劉瑾發生衝突後,他和蔣太監的聯係轉為秘密的。

    而這次他處在風波之中,蔣太監也是“事後”來通風報信。所以,此人的性格還是很鮮明的!

    第一,蔣太監非常注重其自身的安危。第二,在確保他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他處處與人為善,到處“投資”。

    這位劉瑾的同鄉,將來未必能上高位,成為內廷大佬。但其結局肯定會很不錯。

    這是一個牆頭草,同樣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弘治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他初見蔣太監時,何曾想到當日坐在蔣家莊那富貴之氣撲麵而來的大廳中主位上的太監是這樣的一個人呢?

    他當時的想法,是想著心的應付過去,太監們脾氣不好。往事已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