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風平浪靜。

    所以,徐光祚心裏如何不感慨呢。就差一點點啊!

    孟先生笑一笑,道:“在下知道世孫的心願。定會助你成功。新成立的《論道報》好好派人去做。”

    “我會的。”徐光祚笑起來,再鄭重的躬身一禮,“一切就拜托孟先生了。”

    孟先生很坦然的坐著受了一禮,點點頭。

    …

    …

    四月底,張昭被弘治皇帝“敲打”的風波,隨著張昭沉寂下來,而慢慢的平息。

    這期間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定國公府創辦的《論道報》。開篇第一期也是諸多大佬在上麵發文。

    比如,英國公張懋談一談五軍都督府的職責,和對衛所的管轄。

    成國公朱輔談坐鎮南京時的感受。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宇在論道報上大談特談,不能增加冗官。

    另外有一些中低品級的文臣在上麵發表文章。

    造成這一現象,裏麵有幾種原因。第一,論道報的潤筆費,俗稱的稿費開的真理報高。

    第二,真理報的一些文章,寫的很差,僅僅隻是字句通順而已,偏口語化。還用了標點符號。這讓一些讀書人非常不爽。羞於之為伍。

    第三,都是明眼人。弘治皇帝賞賜張昭一萬鹽引,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張昭聖眷猶在。所以,稍微有點級別的文官們並不急著表態。

    而反對國子監改革的言官們,有一個新的報紙可以提供陣地,自然是要寫稿。

    還有劉副都禦史的號召力。誰都知道他是劉健劉首輔的門生。

    張昭沒有再摻和京中的輿論。國子監改革的話題漸漸的平息。真理報的頭版,也改為鼓吹美食街,和批評京中的事。或點評從六科抄來的奏章。

    張昭把管事丁衝,就是蔣家莊的丁管事派到長蘆鹽場裏支鹽,他則是在王承裕介紹的、供奉在皇城中的“園林設計師”裴貫中。

    明朝沒這個頭銜,隻有童生功名的裴大師掛的是光祿寺監事(從八品)的官職。這屬於弘治皇帝的傳奉官,專門在宮中侍奉。

    眾所周知,弘治皇帝喜歡畫畫。而裴貫中就畫的一筆好畫。他搞設計的,不會繪畫怎麽服主顧?

    午後的陽光頗為熾烈。即便是走在西苑裏樹木眾多,張昭也是滿頭大汗。

    他穿著件文士直裰,剛和裴貫中談完。袖袋裏還有裴貫中給手稿。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和裴貫中溝通新府邸如何營造的事。王承裕那邊都已經去往津衛,繼續廢除衛所。

    為這設計圖紙,付費一千兩白銀。倒是讓裴貫中驚喜莫名。他以為張昭不會給錢的。蓋因裴貫中這輩子最為自豪的不是他的手藝,而是他的官職。

    這個官職在張昭的新秦伯麵前根本不夠看。張昭隨便給他點茶水費,他還會認為張昭為人不錯。不想張昭竟然給他一筆巨款。

    “張伯爺,你還真沉的住氣!”

    張昭正順著樹蔭走,心不在焉時,一個老太監從樹林裏的路中走出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