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禮監掌印太監,老公公陳寬彎腰道:“奴婢遵旨。”同時,心裏長長的歎口氣。

    狗日的,張昭今過關了。

    他想看的好戲沒看成。張昭還是在皇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聖眷猶在。

    這時,反倒是蕭敬臉上露出一絲絲的笑容。君臣相得,這個畫麵好啊!這是他想看到的。

    弘治皇帝揮揮手,讓殿中的歌姬和樂隊全部都下去。瞬間廣寒殿正殿中便冷清下來。幾名丹陛下的太監也識趣的站在宮門口。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弘治皇帝喝口茶,和張昭拉著家常,打一棍子要給甜棗,張昭心裏肯定有意見,他得安撫一下,溫聲道:“張愛卿,朕聽皇兒幾次你府中的東西好吃,搞美食街肯定賺錢。

    你在京西北圈的那三千畝地還沒動工,是不是很缺銀子使用?朕賜你一萬鹽引。”

    明代的鹽法,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在“開中法”逐漸敗壞的明中期,執行的是“綱鹽法”。

    具體怎麽的法度,暫時不在這裏贅述。按照明朝的製度,一引鹽,不是等於一斤鹽,而是等於00斤。

    換言之,弘治皇帝一次性賞賜給張昭約00萬斤鹽。按照如今的私鹽的市價,每一千斤鹽約為1.5兩銀子至15兩銀子。換算下來,這筆鹽引價值約四萬兩白銀。

    明朝皇帝在把寶鈔玩壞之後,便開始習慣於用鹽引作為給權貴們的賞賜。

    當然,這些鹽能不能在鹽場裏兌現,行話叫做“支鹽”,這是兩的。有的鹽商排一輩子的隊,都沒能在鹽場裏拿到鹽。按照常理以張昭的權勢,估計是能拿到鹽的。

    他手裏拿著槍杆子的啊。

    張昭心裏已經無力吐槽。其一,無力吐槽明朝的鹽法。其二,你打別人一棍子,再給個甜棗,這是爽的!可是恩威並施這種事落到自己身上,其實是不爽的。

    此刻他當然不敢拒絕皇帝的好意。怎麽,你連朕的賞賜都想不要?

    “臣謝陛下賞賜。”

    其實,今的麵聖到此時已經是很好的結果。張昭很順利的“化解”了一場危機,並由此學到很多東西。譬如,如何和皇帝打交道。

    但是,於張昭今本來的目的而言其實失敗的。他是真的想把國子監的規章製度改一改。

    推動工業革命,並不一定要推行義務教育。比如:德國、法國搞了。但是英國、奧地利沒搞,一樣完成了工業化。但是,職業技工培訓學校,這是要搞的啊!

    換言之,搞工業化,一定要培養出足夠的產業工人(識字的)。至於怎麽培養,你隨便。

    然而,此時此刻的情況,教他該如何才能給弘治皇帝提起這事而不被反感呢?

    他現在最優的選擇是陪著弘治皇帝閑扯,表示“我被你恩威並施”後口服心服,再叩謝後告退。

    但張昭並不甘心,腦子飛速運轉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