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認錯的技巧,千萬不能和皇帝辨論:陛下,我奉公為國啊!弘治皇帝並不需要一個手握重兵且駐紮在京城外能直接決定皇位的武將一心為公!

    這點“自汙”的技巧,他在回京前就想明白。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兩句話:大錯不犯,錯不斷。

    他想通過國子監改革,為自己謀點福利,這是大錯還是錯?

    以張昭此時的地位和聖眷來,可以肯定的:錯!

    弘治皇帝訝然的看著丹陛下恭恭敬敬的青年。他今確實存著敲打張昭的念頭。武官在政z上有野心不是什麽好事。前朝的石亨就是如此。下場如何?

    他並不希望將來下旨處死張昭。所以,此刻的敲打並不打算留餘地,而是要讓張昭出一聲冷汗,並將其在京中的權勢給打壓下去。錦衣衛報上來,張昭最近在京中風頭很盛!

    所以,這並不是私下裏的君臣談話。而是有其他太監在場。廣寒殿中的這一幕很快就會傳遍京師。

    但是,弘治皇帝浸淫權術之道十五年,卻沒有料到張昭給他這樣一個答案,他準備的幾套“劇本”都沒能用得上啊。

    …

    …

    張昭這幹脆利落的認錯勁,不僅僅是弘治皇帝感到驚訝,陳寬、蕭敬兩人同樣驚訝。

    陳寬內心裏“謔謔”的笑聲,戛然而止。他有種不好的預感,張昭今很有可能會過關。

    當今子號稱賢明,容人,納諫。但其實他們這些跟子接觸的臣子都知道,子其實性格並不倔強、強勢,屬於比較好服的那一類皇帝。

    那麽,張昭有沒有“把握”到子的脈搏呢?這隻有他自己知道。

    …

    …

    見張昭認識到是在國子監之事上犯了錯誤,弘治皇帝一肚子詞都憋著,隻能沉吟片刻,組織著語言,道:“愛卿銳意革新是好的。但是,要先把手頭的事做好。”

    張昭聽懂了,瞬間明白問題出在哪裏。心裏禁不住道:臥槽!

    皇帝果然是世界上最多疑的生物。

    所以,再過二十年,嘉靖朝開始的大臣們那水平都是一個賽一個的高。開局皇帝遛大臣,中後期大臣把皇帝當猴遛。

    張昭自問推動國子監改革並沒有攬權的意圖。國子監那一畝三分地他根本看不上。他隻是需要大量且廉價的識字的文人,以此推動教育體係的改革。

    至於他為何選國子監作為在取得“在京師、津衛試點廢除衛所”成功後的突破口。

    根本原因還是報社缺人啊!隻有湯玄策一個監生願意在真理報長期任職。其餘三名主編都是兼職。更別雇傭來作為文字編輯的監生們。真理報對他們的約束更低。

    這幫監生很明顯還沒有遭受社會的毒打,摩擦。還憧憬著畢業後去當官。他要做的是打破這幫中老年文青的幻想!不是為了拯救他們,而是為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

    國子監的改革,他自問這一塊是沒有動誰的蛋糕。所以,別看報紙上罵得凶,反對者眾多,他對服弘治皇帝還是有幾分把握。

    搞定弘治皇帝,其實剩下的事情就很簡單。內閣大佬們需要為這點雞肋般的事和皇帝對著幹嗎?大佬們都是很知情識趣的!你以為是禦史言官那種愣頭青嗎?

    但是,張昭卻萬萬沒想到,弘治皇帝竟然覺得他在攬權,撈過界了,打算“提醒”下他。

    我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