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閣老看似答非所問,但其實把他的立場,觀點的很明白。

    真理報是張昭開的,這是全下皆知的事情。而真理報上在鼓吹國子監改革,一條一條的列出來。而昨當有幾個六部主事上書,奏請朝廷改革國子監,張昭今就進宮來,要做什麽還用嗎?

    所以,李閣老要在劉首輔麵前亮出他的觀點。

    張昭當然通過李幽和他溝通過。隻是他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答複給張昭。

    其實,李閣老是打算迂回的拒絕張昭。國子監的弊端是有一些,但是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監生們的穩定啊!

    想想看,兩千多監生可以隨意的出入國子監,京中什麽流言傳不起來,有沒有人會鼓動他們鬧事?監生雖然出在讀書人鄙視鏈的下遊,但也是讀書人啊!也是士林的一份子。

    而讓監生做吏員,且不監生們願不願意去,朝廷有那麽多位置給他們嗎?

    眼前的劉健劉首輔,就認為朝廷財政困難,主要原因在於:齋醮、織價、冗官、營造之浪費。

    擴大監生的就業麵,放其進入體製內,其實就是增加冗官啊!前宋之難題,殷鑒不遠。

    李東陽的想法是讓真理報上的輿論發酵,繼而讓張昭認識到他的幼稚之處。這比他明確的拒絕張昭要好。

    劉健微微詫異,他還以為李東陽和張昭達成了一致,不想李東陽竟然是反對態度。心裏的某些心思就淡了些,嚴肅的表情稍稍放鬆,道:“嗯。你多和他溝通。國事不是兒戲,需要徐徐圖之,而非下猛藥。”

    張昭和李東陽避諱,不再見麵。但是劉健是什麽人?他難道會真的認為李東陽和張昭沒溝通渠道?

    不久前的稅務司副使人選,兩人不是合作的頂愉快的嗎?想來,不隻是他看出來,子估計都看出來。當然,一個正四品的人選無傷大雅。

    李東陽也沒故意推辭,歎口氣,略有些頭疼的道:“我會的。”

    …

    …

    在李東陽和劉健“閑談”時,壽齡侯張鶴齡剛剛和弟弟張延齡從宮中出來。

    他們來探望姐姐張皇後。宮中,他們走的還是很勤的。

    走在大明的紫禁城中,張鶴齡心態有點飄然,看看空中的白雲,對弟弟道:“嗬嗬,張昭和他那個便宜老丈人王承裕搞什麽廢除衛所試點,終究還是不敢動我們。”

    張延齡心態同樣很好。他們以為張昭進宮求見弘治皇帝是要告狀的。

    但張皇後剛才給了保證,“咱們家占了衛所土地就占了。要是有人沒交銀子,也沒道理咱們家要交。”

    然而,張皇後不知道的是,她弟弟才是真正的風向標。滿京城的權貴都在看壽齡侯啊!

    這一點,張鶴齡當然不會在姐姐麵前。

    “哈哈,大哥,剛才姐姐不了嗎?宮中都知道,張昭求見子是要搞國子監改革。”

    張鶴齡沿著宮牆的陰影走著,道:“嗯。等會出宮後派人去定國公府上一聲。叫他們不用擔心。怕什麽怕!”

    “那是。叫我張昭這人還是很識相的。他是不敢動我們,轉而去找點新的事情做。”

    張鶴齡一琢磨也覺得是怎麽回事,“哈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