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無語的看著張昭。聽聽,早朝之苦!

    要知道,京中有品級的官員兩千多人,能參加早朝的隻有少人?要求正五品以上啊!(科道言官、翰林、庶吉士除外)。能參加早朝是一種榮耀。

    結果張昭來一句“早朝之苦”,叫人情何以堪?

    蕭敬聽得心裏失笑著搖頭。不得不,張昭還是心裏有數的。

    早朝苦不苦?當然是苦不堪言。他作為司禮太監,也是要跟著子上朝的。基本上早上就沒睡過好覺。而百官們五點在午門外匯合。因而,三四點起床的不在少數。

    另外,張昭一個十八歲的實權軍功伯爵,站在武勳的隊列中,不知道要多惹眼,不知道會引起多少官員的嫉妒之心?

    弘治皇帝並非那種情緒特別激烈的皇帝,性情溫和,帶人寬厚。給大臣罵了,也基本都是忍氣吞聲。此時都忍不住笑起來,“嗬,早朝之苦?朕準了。張愛卿還想去國子監讀書?”

    張昭誠懇的道:“正是。臣束發讀書,求取功名。奈何資質有限,隻考取生員功名。臣如今雖然位列武班,但還是想在科舉上有所進益,名列皇榜。”

    明朝的科舉路數,秀才考舉人,舉人考進士。但是這一套流程,還是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秀才進國子監讀書,畢業之後就獲得參加會試的資格。

    張昭此時雖然拿了一個伯爵,但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或者是帶兵不想被文臣節製,最好還是要拿一個進士的身份。

    王越當年取得威寧海大捷,他自己就是文臣、武將。和太監汪直商量好,兩個人直接帶兵出塞。

    後麵王越總督三邊,也是軍政大權盡數在掌握中。而若沒有文臣的身份,這是不可能的!

    王越上朝時,以站在武臣之列為恥,而是站在文臣的班列中。他是兩榜進士,正二品的右都禦史。

    張昭可不像在未來的大戰之時,聽一個文臣節製、調動。明朝的文臣打仗哪有幾個靠譜的?或者,與文臣分兵權。

    當然,一代軍神王陽明是除外的。但關鍵是,陽明先生在弘治、正德朝混的不算好啊。他的爵位還是嘉靖追封的。以張昭現在的地位,不大可能和他搭班子帶兵。

    弘治皇帝見張昭如此坦誠,對他的印象不由的再好幾分,點頭道:“仰慕聖人大道,這是美事,朕自然要成全。”

    著,轉身吩咐陳寬道:,“張愛卿住的遠,往來不方便。你帶他去城中挑一處大宅居住。這是朕的賞賜。”

    弘治皇帝心裏有數。張昭看似提要求,其實都是些事,根本沒有真提什麽要求。這時借著話頭,賞賜張昭一棟宅院。

    陳寬白發蒼蒼,笑著道:“奴婢定會讓張將軍滿意。”

    張昭跟著道謝,“臣謝陛下聖恩。”

    弘治皇帝笑一笑,對這趟見麵心滿意足,揮手道:“你且去吧。過幾日朕再召見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