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完全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因為要改,就會觸碰到衛所裏世襲軍官們的利益。觸碰到地方官的利益。而那些被權貴們吞並的、屬於衛所的土地,更是一批利益相關者。

    …

    …

    張昭的問題,讓幾名正在喝酒的軍戶沉默起來。

    “誰知道?誰叫咱們命賤呢,生在軍戶家。”

    一名年紀十六歲左右的青年忍不住哭起來,“我家裏還有個老娘,今年韃子來搶了兩趟,衛裏早就沒吃的。我在這裏幹活還能吃口飯,我娘在家裏肯定會餓死。”

    王武沒忍住,扭頭抹眼淚。這話讓他聽的心裏發酸。花馬池距離靈州那裏就兩百餘裏,這麽近,這青年卻隻能等著自己的老娘餓死。

    韓瓚在遼東混過,心硬一些,但還是忍不住歎口氣,“唉…”

    最先開口的中年男子皺著臉,用力的搓著臉,認命的道:“張相公,你不是軍戶,不知道軍戶的苦。咱們這幾個是餘丁。比起家裏上當兵戰場的父兄,還算能多苟活幾。咱們一起的顧才十五歲,一個月前就被征調走。他家裏絕戶了。”

    張昭蹲在地上聽著他們,用力的抿嘴。有時候從文字中看來的東西還是太膚淺。半響,張昭拍拍絕望的痛哭的青年的肩膀,“別哭,會好起來的。”

    青年嗚嗚的哭著。

    張昭站起來,在午後的陽光中,看著花馬池城內外、上下修繕城牆的民夫們,他們有多少是屬於這青年這樣絕望的情況呢?

    衛所製,必須得廢除!

    張昭看了痛苦的青年一眼,心中道:“會好起來的!”

    離開後,張昭一邊思索著他給朝廷的奏章。他建議邊軍輪換,大概可以通過,預備役可以通過。但是,退役製度呢?他步子邁的有點,而且,還有不的漏洞。

    一邊吩咐道:“二,去問一下那青年的家庭地址,派人去給他娘送兩袋米。”

    王武愣了下,隨即敬禮,大聲道:“是,相公。”

    他還以為相公不會管的。管不過來啊。整個寧夏鎮都是軍戶,沒有民戶。但此時,他有點明白。相公不是不管,而是不想那青年當麵謝他。

    贈米,並不足以令相公坦然的接受那青年的道謝。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製度,才有資格接受他們一聲發自肺腑的“謝謝”。

    張昭的親衛凝重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輕鬆起來。人都有向善之心。

    正好這時,際邊沙塵滾滾,訓練完成如猛虎出匣的新兵二團到了。

    …

    …

    三原縣,王家。

    午後時分,王恕睡後剛剛起來。王六姐在他跟前侍奉,繼而起近日邸報上的內容,“祖父,史總督上奏章建議朝廷讓邊軍一年一輪休,以提高戰力。同時,允許邊軍士卒退役,轉為民籍。聽這個建議是張昭提的。這怕是會搞的西北生亂,令三秦百姓受苦。祖父何不召張昭來府中麵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