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太監出宮當監軍,那是相當囂張的。軍中的總兵、都督都是捧著他們,該給的好處一定會給到位。為的不就是在監軍的密報中在禦前幾句好話嗎?

    但是,張昭的新軍衛地位特殊。他來之前,陳公公就已經叮囑過。此行,以鍍金為主,不要生事。真鬧起來,張昭在禦前比他們這些個內侍更有份量。

    張昭將行軍地圖攤開在長案上,看著自己麾下的將校們:王武、龐大郎,吳臣、馮無忌、孫啟棟、許澴偉等八個百戶。外加劉二狗、林文寧、陳康,新加入的騎兵連百戶韓瓚。

    “保國公要求我們新軍衛綴後,和輜重營一起行軍。在一個月內抵達太原鎮。所以,趁著這段時間,我們的征兵工作必須得加快!”

    張泰平看看上首角落坐著的太監,感覺膈應的慌。少爺這是在保國公回頭要坑新軍衛,所以我們得盡快加強實力!但沒法明著出來。多個太監,議事都不痛快!

    張昭哪裏知道自己長隨的內心戲,繼續道:“我們的目標是在抵達榆林鎮時,新軍衛要組建成7個燧發槍兵連,一個騎兵連。另有輔兵連若幹。”

    保國公要加快速度,張昭根本就懶得信。如王守仁所判斷的,他認為保國公大概率會避戰!十萬蒙古騎兵,他率領幾萬步騎,敢上去拚?

    這個坑,他出發前就在朱厚照那裏埋下。就等著保國公跳進去。

    很顯然,在離京城比較近時,至少在大同府之前,保國公得做個態度,等到榆林鎮那是高皇帝遠,想要拖延行軍速度,什麽理由找不到?

    這對於新軍衛而言是好事。趁著在上戰場的這段間隙時間,預估有三個月,他要將新軍衛的士卒補充到位,並進行訓練。

    新加入的韓瓚坐在最末尾,腦子有點發蒙。張相公這是算的什麽數,什麽叫做6個連?到底是多少人?

    張昭安排道:“現在,廢掉左右營的編製。升龐大郎、王武為千戶。你們各自下轄原來的四個連。等新兵到位後,再進行擴編。屆時分別下轄9個連。”

    按照三三製的原則,一個營下轄三個連,一個團下轄三個營。他實際上是把千戶作為團級單位。新軍衛的目標是擴充為三個團,即一個師的編製。

    當然,新軍衛滿員的名額是5600人。一個連是140人,一個師7個連才780人。

    所以,還有其他輔助兵種。新軍衛這裏要有偵察連,警衛連,工兵營,新兵營,後勤營等。

    “是,相公!”

    龐大郎和王武兩人起身敬禮。

    張昭對他的兩名幹將點點頭,做個手勢讓他們坐下,再道:“征兵工作,需要我們剩下的人來抓緊時間完成。老林,你什麽想法?”

    戰兵就是要保持戰鬥力。征兵自然要由後勤部門來做工作。

    林文寧苦笑一聲,道:“相公,咱們路過的大城鎮不少,人煙稠密。但本地百姓對咱們不熟悉,誰敢跟咱們新軍衛走啊?這事有點難啊。”

    他的是明朝的一個痼疾。

    明朝的軍隊,很奇葩的有“客軍”製度。客軍在別處行軍和土匪好不了多少。府縣的文官,基本都是拒絕他們進城休息。本地百姓不信任他們,這還怎麽募兵?

    新軍衛的要求可是招募良家子,而不是招募土匪、流寇入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