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介意給奮武營的周都督旁觀。訓練隊列,這在十二團營中又不是秘密。古代軍隊,士卒們進軍營的第一步就是訓練隊列。否則軍陣列不起來的。

    劉二狗等幾名親衛站在張昭身後,春風吹拂而來,吹動著軍旗。校場上口號聲不斷,“正步走,一二三四。”

    周都督管著一萬五千人的奮武營,他是來看新軍千戶所的訓練,其實是在張昭麵前刷刷臉。

    文官們的官位提升自有規矩。三年一考。而武將就沒那麽多講究,純粹以軍功、關係而論,躥升的很快。而張昭就屬於關係戶。他是想成為關係戶的關係戶。

    十二團營的都督之上,還有更進一步的職位啊!

    周都督看了一會,讚道:“好兵啊!吃的好,軍服整潔,精氣神都很足。”見張昭神情平靜,想一想,決定點真東西,道:“張老弟,你練兵我來了幾次都見過,似乎你並不重視士卒的格殺本事?”

    張昭看著校場中,解釋道:“周大人,並非是我不重視,而是格鬥技巧不是短時間能成的,而且要實戰。王副千戶就是他們的教官,就教三下白刃戰的刺殺。”

    周都督點頭,笑著道:“張老弟,別怪兄弟我多嘴啊。兄弟和韃子明刀明槍的幹過幾次。你的槍兵要是能抵得住韃子騎兵的衝擊還好。若擋不住,真的好好練練格殺。然後,軍陣之中不能純粹的使用槍兵,可以搞點盾兵,還有長槍兵、騎兵配合,這樣足以應付戰場上複雜多變的情況。”

    張昭自然聽的出周都督是經驗之談。雖然燧發槍在萬歲山,在兵部的檢測中都超過弓箭的射程,但明朝軍中對火器的信任度不高。這源自於那不靠譜的兵器製造水平。

    所以,周都督建議他配備多種兵種來應付戰場上突發多變的形勢。實際上,火繩槍時代,軍陣中確實配備其他兵種輔助。明軍中此時就有火銃。

    張昭認真的道:“多謝周大人提點。”

    周都督哈哈一笑,繼續道:“張老弟,這隻是經驗之談。我和你,曆年來的軍中會操,列隊並不被上頭看重。而是要重點看旗號改變後,士卒們變陣的速度,還有演武。你這個有點單調啊。明日想要出彩怕是很難。趕緊想個轍。”

    張昭一聽就懂周都督的意思。當日討論時,馮無忌給他過。白了,軍中對士卒的檢閱,真的有點像後世裏看大型團體操表演。

    想想看,寬闊的廣場,數萬名身穿紅色軍服的士卒隨著旗號、鼓聲而動。演練什麽偃月陣,一字長蛇陣,魚鱗陣。再要士卒們手持兵刃跟著鼓聲大吼。是不是很好看?是不是殺氣騰騰?

    皇帝、文官們懂什麽?這種大場麵就足夠糊弄他們。

    但是張昭要的不是這個。中國人都懂,真正的軍隊檢閱應該是什麽樣的!

    張昭笑笑,“我知道了。周大人明看就知道。在太陽底下站得有點久,我請周大人喝杯茶。”

    如果三大營,十二團營的會操是周都督這個模式,那他明想要一鳴驚人,基本是穩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