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的名字在官場上很出名,在京中的商人們看來,自然就值得投資。

    京師中的商人,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權貴披著馬甲的商號。皇親國戚、勳貴們一樣要吃飯,賺錢的生意他們肯定會插上一手。隻是商號多半掛在族人或者仆人名下。

    第二種是讀書人和商業的結合。

    這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商人發達之後,開始培養自己家族的讀書人。以此來保證家族長盛不衰。譬如明朝萬曆朝的首輔張四維。他家就是山-西的大鹽商。

    別奇怪,山-西產鹽。大明朝的鹽池有兩淮、兩浙地區的海鹽,直隸長蘆也產鹽。山-西的鹽場是湖鹽。

    其二,讀書人發達之後開始經商。這在明朝很常見。譬如嘉靖朝的首輔徐階就是大地主,家裏深度參與海上貿易。

    第三種,科舉這種模式,它確實有不好的東西,但又確確實實很公平。所以,讀書人不是那麽好培養的。特別是進士這個級別的讀書人!那麽,豪商們會選擇有價值的讀書人或者朝堂重臣們進行投資。

    譬如,兩淮的鹽商們就是這麽幹的。但是,這種模式其實根基最不穩。但對於快速崛起的商人們而言,這又是一條可行之路。

    盧員外屬於第二種。

    但是,他家族的生意隻是中等規模。畢竟朝堂上的坑位隻有那麽多,不是每個進士都能走到尚書、侍郎這個位置的!他想投資官場新貴張昭,以期將來的回報。

    然而,他並不知道張昭今日下午時又進宮麵聖,如果知道隻怕就要跳起來,哪裏會老神在在的等著周都督搭線?

    而且,他也不知道張昭即將解決“缺錢”的問題。

    …

    …

    北城外,新軍千戶所的駐地。

    晚間時,軍營中依舊是燈火點點。識字、思想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必須要持續進行。

    深夜九點許,林文寧和陳康兩人頂著寒風從後勤區的營地裏往千戶府中而去。

    張昭接收了內廷調撥來的二十名工匠。包括其家人。家屬肯定是不能住到軍營中。而且,工匠們亦不需要參與軍事訓練。

    所以,借助著水泥在建築上的便利,張昭令林文寧主持,在新軍千戶所駐地的後門,也就是北麵的空地處再建造一個後勤區。同時火器作坊也建在其中。

    明代的京師不像現代時,明朝時城外繁華的地帶隻在南城崇文門外那片,其餘地方和農村、鄉鎮沒區別。而且,京師人口隻有兩三百萬,不是一兩千萬。

    所以,郊外地區,特別是北城這裏其實空地很多。張昭要建新的營區並不存在什麽擾民的阻礙。

    兩人就著月色往千戶府裏走,一邊聊著近日的話題。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燧發槍的打造,那幫工匠不肯盡心啊。不教徒弟,我們如何量產?靠他們二十個人嗎?肯定不行的!所以,少爺一直沒把燧發槍的圖紙給他們。”

    “嗨。你操心這個,還不如想想去哪裏給他們找學徒吧?沒有適齡的學徒也是見鬼。另外,後勤的壓力很大。最多還能頂十。幸好兵部明日會將這個月的給養發下來。”

    “唉,所以做事難啊!草創更是難上加難!”

    兩人聊著,到軍營裏的千戶府中。此時,王武、龐大郎、吳臣、馮無忌、孫啟棟等人都已經到了。

    張昭得張泰平通知,停止手頭的工作,從後院裏出來,到前院大堂中和諸將議事。

    張昭在大堂的主位上坐下,環視眾人,道:“下午時老吳來了一趟,我讓他燒製的玻璃已經成功。”著,讓張泰平將分割成塊的鏡子拿出來給眾人看。最大的那塊玻璃鏡已經抬進宮中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