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榜張貼出來,張昭和李幽身邊的士子、隨從都湧過去。兩人站在外圍。片刻後,李幽的仆人擠出來,滿臉的興奮之『色』,嚷道:“少爺,中了。你中了。張少爺也在榜上,是最後一名。”

    “哈哈!哈哈!”李幽仰頭大笑,八年的磨難,終於在第九年得償所願。就算被大宗師當場點中,那有此時文榜張貼出來時心中的篤定,痛快!

    張昭拍拍李幽的肩膀,笑一笑,“子遠,回頭見。”轉頭,對長隨張泰平道:“平安,我們走。”語調有著難的輕快。辛苦一番謀劃,總算有個結果。

    張昭看看四周或大笑、或哭泣、或懊惱的人生百態,並不後悔以“歪門邪道”的方式通過院試。否則,此刻在後悔、哭泣的人群中就會有他。

    弘治十三年後,明年就是鄉試年,要等到弘治十五年才有院試。他實在不想耽擱兩年的時間。兩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他把當前的局麵打開。

    他現在是什麽局麵?

    南口村的基本盤還是個半成品,生意的攤子剛剛鋪開,而在政治上,他還隻是剛剛和太子朱厚照連上線。不遠期目標,進入明朝中樞的目標,距離近期目標,保障自身安全都還遠的很!

    張泰平驚訝的道:“少爺,不再去確認一下嗎?”跟著張昭往外走。

    張昭從容的笑道:“這還需要看什麽?走吧!”最後一名就最後一名,大概是何大宗師要避嫌吧。

    其實,如果要走科舉之路,他這個名次是不行的。因為,不是任何一個秀才都可以參加鄉試的!生員分三個等級,稟生,增廣生,附生。一般新秀才都是附生,需要通過學校裏的考試,慢慢升級,最終拿到鄉試的名額。

    張昭都沒打算走正常的科舉路線,對名次並不在意。隻需要有功名在身就好。

    主仆兩冉距離府學不遠的李教諭家中取了馬匹、行禮,出安定門往安鎮中而去。

    院試的種種就此拋在腦後。生員的各種官方活動,那是明日的事情。

    …

    …

    十月中旬的安鎮,已是冬季凋零的景象。磚牆瓦舍都有白霜的痕跡。

    張昭和張泰平在院門口翻身下馬。譚大娘過來看門,見張昭臉上帶著喜『色』,忙不迭的賀喜道:“恭喜張少爺高鄭姐和周大娘都已經來了。”

    張昭笑一笑,“多謝譚大娘。”對張泰平做個手勢,示意他打賞,“這些辛苦譚大娘了。回頭讓平安幫你拿幾斤木炭回去。”

    譚大娘接了銀子,喜笑顏開,忙幫著劉二狗、張泰平去牽馬伺候。周大娘在廚房裏整治午飯,冒頭和張昭打招呼,恭喜之後,又趕緊回去做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